半吐半露的成語故事


半吐半露

拼音bàn tǔ bàn lù

基本解釋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dāng)。

出處《紅樓夢》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已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p>


暫未找到成語半吐半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半吐半露)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安身之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jī)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td>
一錢太守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td>
靡所底止 《詩經(jīng)·小雅·祈父》:“胡轉(zhuǎn)予于恤,靡所底止?!?/td>
起兵動眾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華敷傳》:“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會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舉大事,必有大殃?!?/td>
如臂使指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nèi)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以弱制強(qiáng)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qiáng),以柔制剛?!?/td>
萬里長城 《南史·檀道濟(jì)傳》:“道濟(jì)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慷慨悲歌 晉 陶潛《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dú)悲歌,鐘期信為賢。”
救經(jīng)引足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jīng)而引其足也。”
望而生畏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