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回的成語故事


百折不回

拼音bǎi zhé bù huí

基本解釋折:挫折。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處《明史 何騰蛟瞿式耜傳論》:“夫節(jié)義必窮而后見,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謂百折不回者矣?!?/p>


暫未找到成語百折不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百折不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td>
支支吾吾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么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高聳入云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td>
眼空一世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td>
亭亭玉立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shù)丈,亭亭而立?!?/td>
吉星高照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td>
慘不忍睹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尸首堆積,慘不忍睹?!?/td>
寸步不離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td>
漏洞百出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td>
主憂臣勞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