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風聲的成語故事
拼音hè lì fēng shēng
基本解釋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鶴唳風聲的典故
東晉時期,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秦軍。苻堅登上壽陽城,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秦軍大敗,在潰逃的過程中聽到風聲或鶴叫聲,都以為是追兵。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鶴唳風聲)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鐵板釘釘 | 范乃成《小技術(shù)員戰(zhàn)勝神仙手》:“[老漢]右手的煙袋朝著支書手中的計劃點了幾點,鐵板釘釘似的崩出來三個字:‘我反對!’” |
卬首信眉 | 《漢書 司馬遷傳》:“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
披肝瀝膽 | 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犀牛望月 | 《關(guān)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td>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jīng)挫折,心灰意冷?!?/td>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td>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jù)、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td> |
肝膽過人 |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