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同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lù lì tóng xīn
基本解釋戮力:合力;同心:齊心。齊心合力。形容團結一致。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p>
中國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是一位暴君。他荒淫無道,兇狠殘暴,使得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商是一個諸侯小國,位于夏朝的東面。商的國君湯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他聯(lián)絡各地諸侯,積極積蓄力量,并遍訪賢士準備推翻夏桀的統(tǒng)治。 一天,有人報告商湯說,賢士伊尹正在莘國的郊外隱居。商湯聽了立刻派使者帶上重金厚禮去請伊尹前來。商湯派使臣去了兩次,但伊尹都沒有答應,于是商湯便親自去請。他的一片誠意感動了伊尹,伊尹最終決定輔佐商湯推翻夏朝統(tǒng)治。在伊尹的輔佐下,商的國力日益強盛,于是商湯決定興師伐夏。在大軍出發(fā)之前,商湯在軍中發(fā)布的誓師文告寫道:“夏朝君主桀罪惡滔天,老天也決意要消滅他。上天讓賢士伊尹來輔佐我,要我同他齊心合力(這里的齊心合力就是翻譯的戮力同心的意思,原文就是該成語),治理天下。你們要奮勇戰(zhàn)斗,幫我完成上天交予的任務?!眱绍娊粦?zhàn)后,商軍英勇善戰(zhàn),而夏軍卻士氣全無,終于被打得潰不成軍,四下逃散。由于商湯和伊尹君臣同心合力,終于推翻了夏桀的殘暴統(tǒng)治。
戮力同心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戮力同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td>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td> |
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td>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td>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td>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荒淫無恥 | 徐遲《狂歡之夜》:“在這座最莊嚴的城中,卻有著一群荒淫無恥的,丑態(tài)百出的,傷天害理的,窮兇極惡的衣冠禽獸?!?/td> |
躡手躡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td>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jīng),已成極重不反之勢?!?/td> |
作亂犯上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