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
![呵壁問天](/d/file/titlepic/chengyu26255.png)
拼音hē bì wèn tiān
基本解釋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fā)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fā)牢騷。
出處漢 王逸《天問序》:“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p>
戰(zhàn)國時(shí)期,屈原離開郢都,乘一葉孤舟沿江而下,踏上歸家的路途,他多么希望能夠與楚王共議國事,推行法治。他來到荒灘野地之間,棄舟登岸,彷徨山澤之間,見到先王的宗廟,他感慨萬千,于是面壁呵斥,大聲質(zhì)問蒼天為什么會(huì)懷才不遇。
呵壁問天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呵壁問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前因后果 | 梁 蕭子顯《南齊書 高逸傳論》:“史臣曰:‘今樹以前因,報(bào)以后果,業(yè)行交酬,連瑣相襲。’” |
多才多藝 | 《尚書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td>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xié)書》:“當(dāng)無道時(shí),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td>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td> |
處實(shí)效功 | |
勞民傷財(cái)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cái),以奉土木?!?/td>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fā)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化鴟為鳳 | 語出《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shí)考城令河內(nèi)王渙,政尚嚴(yán)猛,聞?dòng)[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td> |
倦鳥知還 | 晉·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
囚首垢面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