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的成語故事
![尸位素餐](/d/file/titlepic/chengyu27687.png)
拼音shī wèi sù cān
基本解釋尸位:占據(jù)著職位而不做事。不做事而白吃飯??照贾毼欢蛔鍪?。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朱云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尸位素餐的典故
漢成帝的時候,有個叫朱云的人,從小習(xí)文練武,長大后不但很有才華,而且身體健壯,據(jù)說身高八尺,體壯如牛。
當時,漢成帝重用一個叫張禹的人。張禹原先是漢成帝的老師,能當皇帝的老師,說明他肯定挺有文化。不過,有文化不等于有能力。知識水平高,不等于就能當個好官員。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漢成帝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他起初封張禹為安昌侯,后來提拔為宰相。張禹就掌握了朝政,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張禹當了宰相后,無所作為。他對國家的治理沒有什么辦法,也提不出什么良計妙策獻給皇上,整天就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于是,滿朝大臣們背地里就議論紛紛。
有人就和朱云說:“您看見了嗎?就張禹這種人,當個安昌侯還算了,居然還當上了宰相。什么事他也拿不出主意來。他當宰相,大漢朝要危險了?!?/p>
“是啊,這個人不應(yīng)該當官。我要在皇帝面前彈劾他?!?/p>
“您別忘了,這張禹是當今皇帝的老師啊。”
“不行,我一定要彈劾。你們瞧著吧?!敝煸菩郧樗?,說到做到。
有一天,他當真向皇帝啟奏了一本,說:“陛下,現(xiàn)在朝廷里有這么一個人。他上不能為國君獻國策,下不能安撫黎民,但卻在朝綱中身居要位。別看這個人站在那個位置上,其實就像死尸一樣,什么也不會干。尸位素餐,無所作為。我請陛下賜我天子劍,把此人斬首?!敝煸普f這話的時候非常氣憤。
漢成帝愣了,“他說的是誰呀?尸位素餐,無所作為,還身居要位”。漢成帝便問:“朱云,你說此人是誰?”
“我說的這個人就是安昌侯張禹!”這一下可把漢成帝氣壞了?!爸煸?,你一派胡言,竟敢誣我朝中重臣,該當何罪?!?/p>
“陛下,您不知道嗎?這安昌侯張禹,自從他當宰相以來,他干了什么了?什么國家大事都沒參與!”
他越說皇上越生氣,馬上吩咐:“推出斬了?!眱膳缘娜诉^來架起朱云就往外拽。朱云一邊被架著往外走,一邊還跟皇上辯駁:“陛下,我這是出自忠心。您要三思,有這樣的宰相,要禍國殃民的?!钡搅藢m殿大門,朱云把這門框扒住了。他本來就體壯如牛,非常有力氣,扒著門框,兩邊武士硬是拽不出去?!氨菹?,我是忠臣,好比是商朝的比干丞相,我剖心剖肺給您看都行??墒悄悴粴⑦@個張禹,國家好不了。”漢成帝氣壞了:“推出去!”另外又過來兩個武士,抓著朱云往外架。朱云扳這門框,把門框扳下一塊來。
當時,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替朱云握了一把汗。左將軍辛慶忌馬上跪倒在地,邊磕頭邊給朱云講情。他說:“陛下,朱云剛才說的這番話當然欠妥??墒撬@么做,是對陛下一片忠心的體現(xiàn)。就算他說的不對,您也犯不上把他就殺了。微臣我冒死給朱云講情,求陛下饒朱云一死吧?!毙翍c忌講情也真夠認真的,居然把頭磕得都流出血來了。這血一流出來,漢成帝心情也平靜了許多。他本來也是個能容忍大臣諫言的皇上,現(xiàn)在氣消了一點,就說:“罷了,我饒他一死?!本瓦@樣,朱云逃脫一死。
由于門框被朱云扳下一塊來,有人建議抽時間修一修殿上這框。漢成帝說:“忠臣直言進諫,這個門框就作為這件事的紀念。留著不用修了?!?/p>
“尸位素餐”這條成語,用來形容在職位上不好好干工作,無所作為。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尸位素餐)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禍絕福連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td>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冠履倒置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td>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td> |
一夕一朝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td>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xué)的核心是迫切的現(xiàn)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兵無常勢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td>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夫唱婦隨 | 《關(guān)尹子 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td>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