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投靠的成語故事


賣身投靠

拼音mài shēn tóu kào

基本解釋投:投奔;靠:依靠。形容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軀體;為有權(quán)勢地位的人效勞;從而求得靠山。

出處魯迅《<準風(fēng)月談>后記》:“我見這富家兒的鷹犬,更深知明季的向權(quán)門賣身投靠之輩是怎樣的陰險了。”


暫未找到成語賣身投靠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賣身投靠)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td>
顛沛流離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多謀善慮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td>
夜深人靜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一干二凈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救經(jīng)引足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jīng)而引其足也?!?/td>
昂藏七尺 明 汪廷訥《種玉記 奇術(shù)》:“天付昂藏七尺軀,尋章摘句懶攻儒?!?/td>
儉以養(yǎng)德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td>
鉆木取火 唐·慧能《壇經(jīng)·疑問品》:“若能鉆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td>
不置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