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有愧的成語故事


問心有愧

拼音wèn xīn yǒu kuì

基本解釋愧:慚愧。問問自己覺得有感到慚愧的地方。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只是我自己問心有愧,便覺得不好?!?/p>


暫未找到成語問心有愧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問心有愧)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傾家蕩產(chǎn)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chǎn)?!?/td>
束手無策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td>
婦人醇酒 語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cái)?shù)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td>
鐵郭金城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xié)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td>
筋疲力竭 唐 元稹《有酒》詩:“精衛(wèi)銜蘆塞海溢,枯魚噴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鰭焦甲裂身已干?!?/td>
富貴驕人 《陳書 魯悉達(dá)傳》:“悉達(dá)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孜孜以求 孫犁《蕓齋瑣談》:“因?yàn)樗欠N孜孜以求、有根有據(jù)、博大精深的治學(xué)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td>
臨危受命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沒里沒外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神采奕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xì)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