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抽筋的成語故事


剝皮抽筋

拼音bō pí chōu jīn

基本解釋剝:去掉殼。形容對人恨之入骨或為人極端兇殘。

出處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2回:“梅山猴頭,焉敢弄術(shù)!拿住你定要剝皮抽筋!”


暫未找到成語剝皮抽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剝皮抽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費盡心思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xué)不分明的緣故?!?/td>
迷而不反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fā),玉石皆碎?!?/td>
鷹擊長空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td>
沒顛沒倒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兩個都不為年紀老,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對官司不分個真假,辨?zhèn)€清濁。”
不屑一顧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td>
眼空一世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td>
八荒之外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nèi),來干我者,我必知之?!?/td>
路無拾遺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yǎng)生送死之節(jié),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色中餓鬼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離弦走板 浩然《艷陽天》第12章:“您哪,也當過解放軍呀,花一點,也不能算是離弦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