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齊鳴的成語故事


金鼓齊鳴

拼音jīn gǔ qí míng

基本解釋金鼓:古時軍隊演習、作戰(zhàn)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的金鐘和戰(zhàn)鼓。金鐘戰(zhàn)鼓一齊鳴響。形容戰(zhàn)斗激烈;士氣高昂。

出處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聲氣也。”


金鼓齊鳴的典故

古代軍隊行軍作戰(zhàn)都離不開“金”與“鼓”,命令軍隊行動與進攻就打鼓,即鳴鼓而攻,而命令軍隊停止或退回就擊鉦,即鳴金收兵。這種擊鼓而攻、鳴金收兵的做法在各個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到了明朝時,有時也會金鼓齊鳴。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金鼓齊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不登大雅之堂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td>
抱頭鼠竄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td>
逆道亂常 唐 李公佐《謝小娥傳》:“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jié)也。”
反唇相稽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td>
戒驕戒躁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td>
翩翩起舞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td>
浪費筆墨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
大惑不解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td>
二八佳人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