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然敵國的成語故事


隱然敵國

拼音yǐn rán dí guó

基本解釋見“隱若敵國”。

出處宋·陽枋《謝交割啟》:“隱然敵國,咸稱細(xì)柳之真;賢若長城,豈類棘門之戲?!?/p>


暫未找到成語隱然敵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隱然敵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草偃風(fēng)從
徘徊觀望 孫中山《第二次討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勢已窮蹙,而猶徘徊觀望,不肯自歸于失敗?!?/td>
死灰復(fù)燃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fù)燃,物有待爾?!?/td>
屈指可數(shù)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shù)日憐嬰孩。”
謳功頌德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jì)》:“民皆歌樂之,頌其德?!?/td>
刑期無刑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td>
說一不二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td>
不僧不俗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td>
杜絕言路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