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道任術(shù)的成語故事
![棄道任術(shù)](/d/file/titlepic/chengyu35806.png)
拼音qì dào rèn shù
基本解釋《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yuǎn),吾不能待……”故吾以強(qiáng)國之術(shù)說君,君大說之耳?!焙笠蛞浴皸壍廊涡g(shù)”謂統(tǒng)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術(shù)。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yuǎn),吾不能待……”故吾以強(qiáng)國之術(shù)說君,君大說之耳?!?/p>
暫未找到成語棄道任術(sh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棄道任術(shù))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td> |
取長補(bǔ)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bǔ)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xué)的核心是迫切的現(xiàn)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td> |
心里有鬼 | 莫應(yīng)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fù)更敢臧否人物。”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td>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繁文縟節(jié)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td>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fā)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xì)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