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簪墮屨的成語故事


遺簪墮屨

拼音yí zān duò jù

基本解釋簪:針形首飾;屨:鞋。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或故情。指不忘舊友。

出處唐·張說《讓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遺簪墮屨之恩,好生養(yǎng)志之德?!?/p>


暫未找到成語遺簪墮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遺簪墮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語重情深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長噓短氣
橫眉冷對千夫指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td>
繁文縟節(jié)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td>
流離顛沛 宋 洪邁《容齋續(xù)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
直搗黃龍 元 脫脫等《宋史 岳飛傳》:“飛大喜,語其下曰:‘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td>
敗俗傷風 參見“敗俗傷化”。
興高采烈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td>
龍爭虎斗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呂太后,枉以后龍爭虎斗,都是俺鸞交鳳友。”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