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絕后的成語故事
拼音kōng qián jué hòu
基本解釋空:空白;絕:斷絕。以前沒有過;以后也沒有。指從古到今非常突出;獨(dú)一無二的事物。
出處宋 朱象賢《聞見偶錄 男服從軍》:“古之木蘭,以女為男,代父從軍,十二年而歸,同行者莫知其為女子,詩歌美之,典籍傳之,以其事空前絕后?!?/p>
晉朝顧愷之,才華出眾,學(xué)識淵博,他的繪畫才能更是出色,聞名于世。顧愷之畫人物,神態(tài)逼真,形象生動。與眾不同的是,他畫人物,從來不先點(diǎn)眼珠。有人問其原因,他說:人物傳神之處,正在這個地方。一語道出了其中的訣竅,使人嘆服。當(dāng)時被人稱為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南北朝時的梁朝,又出了一個叫張僧繇的大畫家。他善畫山水、人物、佛像,在當(dāng)時名氣很響。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廟佛塔,都命他作畫。據(jù)說,有一次他在一個寺廟的墻上畫了四條龍,卻沒有給龍點(diǎn)眼珠。旁人問他為什么不點(diǎn)上眼珠,他說:“恐怕點(diǎn)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去。”眾人不信,堅(jiān)持要他試一試,他便點(diǎn)了兩條,果然破壁飛去。這一傳說雖夸張得近于荒誕,但說明了他作畫技藝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個更有成就的畫家吳道子,集繪畫、書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畫聞名當(dāng)時,且寫得一手好字,有書圣之稱。據(jù)傳說,他曾為唐玄宗畫巨幅嘉陵江圖,幾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內(nèi)畫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畫了地獄變相圖,不畫鬼怪而陰森逼人,相傳看過這幅畫后改過自新、棄惡從善的大有人在。所以,后來有人評價這三個畫家時,認(rèn)為顧愷之的畫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畫成就后人莫及,而吳道子則兼兩人的長處。
空前絕后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空前絕后)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名士風(fēng)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shù)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fēng)流可知矣?!?/td> |
聾者之歌 | 《淮南子 原道》:“夫內(nèi)不開于中,而強(qiáng)學(xué)問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td> |
嚴(yán)陣以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yán)陣以待之。” |
秋水伊人 | 《詩經(jīng) 秦風(fēng)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td>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jié),窮途潦倒的一生?!?/td> |
自己人 | 錢鐘書《圍城》:“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td>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td> |
鑒影度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nèi)物件,一齊擺出仔細(xì)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nèi)。” |
天涯海角 |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td>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qū)被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