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的成語故事


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

拼音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基本解釋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處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醒世訓》:“是以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p>


暫未找到成語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心灰意懶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名山大川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骨肉離散 《詩經(jīng)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td>
舊地重游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掉以輕心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玉卮無當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心急如焚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td>
信以為真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td>
不治之癥 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