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逮意的成語故事


言不逮意

拼音yán bù dǎi yì

基本解釋見“言不達意”。

出處宋·程頤《與呂大臨論中書》:“竊恐辭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輒露所見,求益左右。”


暫未找到成語言不逮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言不逮意)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不聲不響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獨自低著頭不聲不響的,那一定是失敗者。”
老實巴交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個一個心慈面善,全是老實巴交的。”
一軌同風(fēng)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fēng)天下?!?/td>
橫眉冷對千夫指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td>
論黃數(shù)白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shù)白不堪聽?!?/td>
疑鄰盜斧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td>
一塌糊涂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td>
夜深人靜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秣馬厲兵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td>
當(dāng)機立斷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yīng)機立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