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游自恣的成語故事


逸游自恣

拼音yì yóu zì zì

基本解釋逸:安閑;自恣:放縱自己。安閑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縱自己。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暫未找到成語逸游自恣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逸游自恣)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狼號鬼哭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你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安身之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td>
引鬼上門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如臂使指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nèi)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td>
心里有鬼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td>
年少無知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yī)士老成諳練。”
飲水思源 北周 庾信《征調(diào)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彼?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花言巧語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團團轉(zhuǎn) 蘇青《結(jié)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zhuǎn):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