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走卒的成語故事


兒童走卒

拼音ér tóng zǒu zú

基本解釋走卒:差役。比喻見聞最為淺陋的人。

出處宋 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馬?!?/p>


暫未找到成語兒童走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兒童走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隨機應變 《舊唐書 郭孝恪傳》:“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td>
月明如水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樓臺?!?/td>
木本水源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混世魔王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td>
堅強不屈 荀況《荀子 法行》:“堅剛而不屈,義也?!?/td>
假公濟私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河魚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膽寒發(fā)豎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fā)豎,永為子孫之戒?!?/td>
遁入空門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門,我聽見,并不驚異。”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彼?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