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利思義的成語故事


見利思義

拼音jiàn lì sī yì

基本解釋見到有利可圖的事就想到道義。形容人無貪欲;廉潔自守。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p>


暫未找到成語見利思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見利思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脆而不堅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華而不實,脆而不堅?!?/td>
開門見山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fā)句,謂之開門見山?!?/td>
剛正不阿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失魂喪膽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td>
多多益善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嚴陣以待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td>
干干脆脆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td>
歇斯底里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td>
浪費筆墨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
繩鋸木斷 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