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的成語故事


取而代之

拼音qǔ ér dài zhī

基本解釋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取而代之的典故

楚國末年名將項燕的孫子項羽從小死了父親,跟著叔叔項梁學習劍術,項羽卻豪言壯語地說要學習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項梁就教他兵法。項梁殺了人,他們逃到吳中,秦始皇東游會稽山路過吳中,項羽遠遠觀望并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取而代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縫衣淺帶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td>
泥牛入海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td>
石枯松老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td>
將計就計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td>
七搭八扯
刻骨銘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揚幡擂鼓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td>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shù)?,不一而足?!?/td>
巧上加巧
囚首垢面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