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棄甲倒戈棄甲倒戈的意思
jiǎdǎo

棄甲倒戈



棄甲倒戈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丟棄鎧甲,放下兵器。表示戰(zhàn)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若是這個月破不的,只可依張子布之言,棄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例子清·薛福成《庸庵筆記·述異·徐庶成真》:“須臾,賊眾紛紛棄甲倒戈而北。”


基礎信息

拼音qì jiǎ dǎo gē

注音ㄑ一ˋ ㄐ一ㄚˇ ㄉㄠˇ ㄍㄜ

繁體棄甲倒戈

感情棄甲倒戈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戰(zhàn)爭等。

近義詞棄甲負弩、丟盔棄甲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棄甲倒戈的意思解釋、棄甲倒戈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解釋
怪誕不經(jīng) 怪誕:離奇古怪;不經(jīng):不合常理。指言語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上氣不接下氣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出師無名 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見多識廣 識: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廣。形容資格較老;經(jīng)驗豐富;知識廣博。
二八佳人 二八:指十六歲:佳人:美女。十五六歲的美女。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高步闊視 同“高視闊步”。
下臨無地 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古色古香 (陳設、器物或藝術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古香:古書畫散發(fā)出的氣味。
作賊心虛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水中撈月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指手劃腳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
興高采烈 興致高;精神飽滿。采:精神;烈:強烈;旺盛。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珠玉之論 形容精辟的言論,卓越的見解。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不可磨滅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學而優(yōu)則仕 優(yōu):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yōu)秀然后提拔當官。
人面狗心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輕重緩急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坐懷不亂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fā)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
離本趣末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jié)
眾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為大家所敬仰。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麻木不仁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jīng)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薪盡火滅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半新不舊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頭上末下 第一次,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