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額的成語

有關(guān)額的成語

有關(guān)額的成語共收錄3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焦頭爛額頭部和額部被燒焦、灼爛。比喻受到嚴(yán)重打擊而慘敗。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窘迫。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額首稱慶把手放在額上,表示慶幸。
疾首蹙額疾首:頭痛;蹙額:皺眉。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td>
舉手加額拱手與額相齊,是古人表示歡慶的意思。宋 陳亮《與韓子師侍郎書》:“百姓聞賢使君之來,舉手加額,以為天眼開矣?!?/td>
額手稱慶額:頭;稱:說;表示;額手:以手加額;手拍額頭。是把手放在額頭上表示慶幸。形容人們在憂困中獲得喜迅時高興和喜悅的神態(tài)。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td>
額蹙心痛極度憂愁傷心貌。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xué)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涂脂調(diào)粉之輩,此文長所為額蹙心痛者乎?!?/td>
額外主事明清時為各部司員的低級官吏。一般由沒有考中庶吉士的進(jìn)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賞賜。
以手加額把手放在額上。表示歡欣慶幸。宋 楊萬里《章貢道院記》:“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額,家傳人誦?!?/td>
爛額焦頭形容十分狼狽窘迫的樣子。宋 李綱《謝移灃州居住表》:“進(jìn)不量其淺薄,退遂致于爛額焦頭?!?/td>
舉首加額舉:抬起;額:額頭。拱手與額相齊,表示喜悅慶幸。宋·司馬光《諭若訥》:“上乃飛白‘安靜’二字,以賜若訥,若訥然后舉首加額,受而藏之。”
燕額虎頭同“燕頷虎頭”。
堅額健舌厚顏利口。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世俗飾偽詐行,為民巫祝,以取厘謝,堅額健舌,或以成業(yè)致富?!?/td>
銅頭鐵額銅鑄的頭,鐵打的額。形容人勇猛強(qiáng)悍。《海內(nèi)十洲記 聚窟洲》:“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
額手相慶見“額手稱慶”。清·王韜《淞濱瑣話·盧雙月》:“泥金高揭,鄰里喧嘩,擠庭下幾滿。喜極入告,額手相慶?!?/td>
舉手扣額舉:抬;扣:敲擊。抬起頭來拍擊額頭,表示氣憤已極宋·洪邁《夷堅丁志·永寧莊?!罚骸懊衿宀汇?,但時舉手扣額,訴于天地?!?/td>
額手稱頌同“額手稱慶”。《野叟曝言》第五七回:“須臾,任公等喜孜孜的陸續(xù)了出來,訴說所以,沒一個不咋舌驚嘆,如醉如夢,額手稱頌,欣喜欲狂?!?/td>
目語額瞬眉毛眼睛能作態(tài)示意。形容處事精明狡猾。明·王志堅《表異錄·邑里》:“目語額瞬,言市人精黠也?!?/td>
額手加禮表示敬意。章炳麟《與上海國民黨函》:“外人之額手加禮者,今且相與鄙夷?!?/td>
鼻青額腫鼻子發(fā)青,額頭腫起。形容臉部傷勢嚴(yán)重。古華《芙蓉鎮(zhèn)》第三章:“只有十多歲的娃娃們不知利害,不肯就范,但愿經(jīng)過幾回鼻青額腫的教訓(xùn)后,才不再作超越父母社會級別的輕舉妄為?!?/td>
頭焦額爛形容十分狼狽窘迫。《尺牘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頭焦額爛,脫之無奈絲牽?!?/td>
頭痛額熱見“頭疼腦熱”。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俺兩口兒有些頭痛額熱,思想你時,見這半個衫兒,便是見您兩口兒一般?!?/td>
龍門點額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場落第。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四》:“《爾雅》曰:‘鳣,有也?!鲮栄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td>
燋頭爛額同“焦頭爛額”。
愁眉蹙額因發(fā)愁而緊皺眉頭。茅盾《血戰(zhàn)后一周年》:“內(nèi)地的小商人為了上?!X莊不通’而愁眉蹙額。”
朱衣點額朱:紅色。指科舉中選。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8卷:“年年科舉,歲歲觀場,不能得朱衣點額,黃榜標(biāo)名?!?/td>
破頭爛額猶言頭破血流。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愛奴》:“兩爭不決,操戈相向,兩人破頭爛額而赴公庭焉?!?/td>
拱手加額拱手:雙手合抱致敬;加額:以手加額表祝賀。形容致敬慶賀。《新刊大宋宣和遺事》貞集:“一日,海濱侯執(zhí)帝手私語云云,帝拱手加額曰:‘皇天,皇天!’”
皺眉蹙額蹙:收縮。布滿皺紋的樣子。
攢眉蹙額攢眉:皺眉。蹙額:皺額頭。眉頭額頭緊皺。形容愁悶的表情。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只見那女郎側(cè)身西坐,攢眉蹙額,有不勝怨恨的意思。”
虎頭燕額形容王侯的貴相或相貌的威武。明·無心子《金雀記·擲果》:“我虎頭燕額,羞殺他臉?biāo)铺一??!?/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