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損人不利己 |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謙受益,滿招損 | 謙:謙遜,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huì)招致?lián)p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td> |
滿招損,謙受益 | 自滿會(huì)招致?lián)p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 《尚書 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shí)乃天道?!?/td> |
損兵折將 | 軍士和將領(lǐng)都遭到損失。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1回:“損兵折將,必然瞞著天子?!?/td> |
損之又損 | 形容極為謙虛。 | 《莊子 知北游》:“故曰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td> |
消損白日 | 消:耗費(fèi);損:減;白日:時(shí)光。耗費(fèi)時(shí)光。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符傳》:“坐食嘉谷,消損白日?!?/td> |
欲益反損 | 益:得益;損:損害。原想有所得益,結(jié)果反受損害。形容事與愿違。 | 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動(dòng)而見尤,欲益反損。” |
求益反損 | 為了得到好處,反而招來禍害。 |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趣》:“不唯壞此一句,并下句亦減氣味,所謂求益反損?!?/td> |
損公肥私 | 損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獲利。 | 《新華月報(bào)》1979年第1期:“在群眾中,有些人損公肥私,無理取鬧?!?/td> |
跌打損傷 | 泛指人因跌、打、磕、碰等原因而受的傷。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9回:“老夫于歧黃雖不深知,向來祖上傳有濟(jì)世良方,凡跌打損傷,立時(shí)起死回生?!?/td> |
進(jìn)退損益 | 增減變動(dòng)。 | 南朝·宋·慧琳《武丘法綱法師誄》:“來不濡足,去不絕……進(jìn)退損益?!?/td> |
香消玉損 | 見“香消玉碎”。 | 清·繆艮《沈秀英傳》:“秀英香消玉損,已返方諸。” |
有增無損 | 損:損害,減少。仍在增加,不見減少。指事物向著某個(gè)方面不斷深化。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臣寢疾病,有增無損,常懼奄忽,忠款不昭?!?/td> |
益上損下 | 有益上層的人,損害下層的人。 | 《清史稿·世祖本紀(jì)》:“厚己薄人,益上損下,是朕之罪一也?!?/td> |
蕙損蘭摧 | 蕙:蕙草;蘭:蘭花。比喻女子夭亡。 | 明·梁辰魚《破齊陣·詠時(shí)序悼亡》:“把酒對斜暉,問芳卿為甚的便蕙損蘭摧?!?/td> |
損人害己 | 既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 | 巴金《和讀者談<家>》:“可是封建舊家庭的環(huán)境戕害了他的生機(jī),他只能做損人害己的事情?!?/td> |
有損無益 | 損:減少,損失;益:增加,益處。只有減少,沒有增加。也指只有損害,沒有益處。 |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贛子》:“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無損也。多沽傷費(fèi),多飲傷身,有損無益也。” |
損軍折將 | 猶損兵折將。兵士和將領(lǐng)都有損失。指作戰(zhàn)失利。 | 元 無名氏《樂毅圖齊》第一折:“不爭你和他相持,損軍折將,則不如緊守城池?!?/td> |
利己損人 | 為了使自己得到好處而損害別人利益。參見“損人利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一卷:“君當(dāng)傳與世人,廣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損人?!?/td> |
虛受益,滿招損 | 虛: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huì)招致?lián)p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 清·李沂《秋星閣詩話·勸虛心》:“蓋虛受益,滿招損。心虛而后學(xué)進(jìn),學(xué)愈進(jìn),心愈虛,虛心者為學(xué)之門,亦為學(xué)之驗(yàn)也?!?/td> |
損有余補(bǔ)不足 | 減少多余的,補(bǔ)充欠缺的。 | 《漢書 食貨志上》:“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余補(bǔ)不足?!?/td> |
損人利己 | 損害別人;使自己得到好處。利:使得到好處。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做的個(gè)上梁不正,只待要損人利己惹人憎。” |
七損八益 | 謂女子月事宜以時(shí)下,男子精氣宜于充盈。中醫(yī)述人生長發(fā)育過程,女子以七為紀(jì),男子以八為紀(jì),故七指女,八指男。 | |
損己利人 | 損害自己,使別人得利。 | 明·李贄《與莊純夫書》:“孝友忠信,損己利人,勝似今世稱學(xué)道者?!?/td> |
七損八傷 | 形容損傷慘重。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齊起,這索超便有三頭六臂,也須七損八傷。”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萬人,除那逃走脫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人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jì)其數(shù)?!?/td> |
斟酌損益 | 斟酌:考慮;損:減少;益:增加。仔細(xì)考慮,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td> |
摭華損實(shí) | 摭:摘??;華:同“花”。摘取花朵,損失果實(shí)。比喻只重表面,忘記實(shí)質(zhì)。 | 唐·張說《大唐西域記序》:“名流先達(dá),部執(zhí)交弛,趨末忘本,摭華損實(shí)?!?/td> |
損本逐末 | 猶舍本逐末。謂拋棄根本,專在枝節(jié)上用功夫。 | 《隋書 李諤傳》:“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圣之軌模,構(gòu)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
損人益己 | 猶損人利己。 | 《舊唐書·陸象先傳》:“為政者理則可矣,何必嚴(yán)刑樹威。損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td> |
損己利物 | 損:貶損;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別人。 | 《周書·孝義傳序》:“則溫枕扇席,無替于晨昏;損己利物,有助于名教?!?/td> |
損人肥己 | 猶損人利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如今這些貪人,擁著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掂斤播兩,何等肚腸?!?/td> |
損人安己 | 損人利己。 | 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你那廝損人安己,惹下禍災(zāi)。” |
繁華損枝 | 華:花。繁盛的花朵有損于花枝。比喻文采太華麗,將損及文章內(nèi)容。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然逐末之儔,蔑棄其本,雖讀千賦,愈惑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貴風(fēng)軌,莫益勸戒?!?/td> |
虧名損實(shí) | 虧:損耗。名和實(shí)都受到損失。 | 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至于虧名損實(shí),為國為身,知其不可?!?/td> |
損上益下 | 減少君上的權(quán)利以施惠下民。 | 《周易·益》:“益,損上益下,民悅無疆?!?/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