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智勇兼?zhèn)?/a> | 智:智謀。又有智謀,又很勇敢。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49回:“此人智勇兼?zhèn)洌朴谟帽鞴串?dāng)調(diào)回,可以退敵?!?/td> |
材能兼?zhèn)?/a> | 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備。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煥也空學(xué)的文武雙全,培養(yǎng)得材能兼?zhèn)??!?/td> |
才德兼?zhèn)?/a> | 才:才能。德:品德。備:具備。才能和品德都具備。 | 元 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zhèn)??!?/td> |
倍道兼進(jìn) |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行進(jìn)。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爾其倍道兼進(jìn),以慰朕懷?!?/td> |
兼程并進(jìn) | 兼、并:一倍;加倍。在一定的時間里比平常多走一倍的路。 | 《三國志·賈逵傳》:“乃兼道進(jìn)軍,多設(shè)旗鼓為疑兵?!?/td> |
兼程前進(jìn) | 加快步伐,一天走兩天的路程。 | 《三國志·賈逵傳》:“乃兼道進(jìn)軍,多設(shè)旗鼓為疑兵?!?/td> |
德才兼?zhèn)?/a> | 品德和能力都具備。兼?zhèn)洌憾季邆洹?/td> | 《元史 豐臧夢解傳》:“乃舉夢解才德兼?zhèn)洌诉逡?,以展所蘊(yùn)?!?/td> |
軟硬兼施 | 同時涉及或具有幾個方面。軟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兼施:同時施展。 | 張揚(yáng)《第二次握手》:“這位神甫滿臉堆笑,幫著蘇鳳麒一唱一和,軟硬兼施地勸告蘇冠蘭結(jié)婚?!?/td> |
倍道兼行 | 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進(jìn)。 | 《孫臏兵法 善者》:“善者能使敵卷甲趨遠(yuǎn),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 |
德容兼?zhèn)?/a> | 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zhèn)洌憾季邆?。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td>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必用心訪個德容兼?zhèn)涞?,我老爺總肯是一般相看?!?/td> |
二者不可得兼 | 兩項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 《孟子 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td> |
品學(xué)兼優(yōu) | 兼:都。思想品德和學(xué)業(yè)都很優(yōu)秀。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學(xué)兼優(yōu),閱歷通達(dá)的老長輩。” |
日夜兼程 |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趕路。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3回:“俱騎了馬,連日夜兼程,趕上喪車,護(hù)進(jìn)二賢莊?!?/td> |
才兼文武 | 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盧植傳》:“熹平四年,九江蠻反,四府選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蠻寇賓服?!?/td> |
兼葭倚玉 | 蒹葭:初生的蘆葦。玉:仙樹。蘆葦倚在仙樹上。①比喻兩個品貌極為懸殊的人在一起,顯得很不協(xié)調(diào)。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貴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樹”、“蒹葭玉樹”。 | |
兼善天下 |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處。使天下人都得到好處。 | 《孟子 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td> |
統(tǒng)籌兼顧 | 統(tǒng)籌:通盤籌劃;兼:本義為一手執(zhí)兩禾,引伸為同時進(jìn)行幾樁事情或占有幾樣?xùn)|西;顧:照顧。統(tǒng)一籌劃,全面照顧。 | 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不是這樣統(tǒng)籌兼顧,天京一定難保?!?/td> |
食宿相兼 | 比喻幻想同時實現(xiàn)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biāo)。 | 漢 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 兩袒》:“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改敢刹荒軟Q,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銉商?,怪問其故。云:‘欲東家食,西家宿。’” |
公私兼顧 | 既照顧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顧到私人的利益。 | 毛澤東《抗日時期的經(jīng)濟(jì)問題和財政問題》:“在公私關(guān)系上,就是‘公私兼顧’,或叫‘軍民兼顧’?!?/td> |
兼容并蓄 | 同“兼收并蓄”。 | 明·方孝孺《復(fù)鄭好義書》:“所貴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見,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td> |
兼容并包 | 兼、并:同時照顧或包括有關(guān)的各方面;容:容納;包:包含。把相關(guān)的東西都容納、包含進(jìn)來。 | 西漢 司馬相如《難蜀父老》:“必將崇論閎議,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為萬世規(guī)。故馳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
兼權(quán)尚計 | 指全面衡量,深思熟慮。 | 荀況《荀子 不茍》:“兼權(quán)之,孰計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td> |
才學(xué)兼優(yōu) | 才能和學(xué)問都優(yōu)秀。 | 《隋唐演義》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來不稱朕意,思卿才學(xué)兼優(yōu),必有妙論,故召卿來,為朕草一詔?!?/td> |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rèn)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td> |
并疆兼巷 | 形容屋宅廣大。 | 明 王志堅《表異錄 宮室》:“宅大曰連里竟街,又曰并疆兼巷?!?/td> |
兼程而進(jìn) | 兼:兩倍的。加快步伐,一天走兩天的路程。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六卷:“我今兼程而進(jìn),先到那里取回,卻不是我之功?” |
材德兼?zhèn)?/a> |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質(zhì)。 | 《禪真逸史》前言:“路上為民除害,以武藝高強(qiáng)、材德兼?zhèn)?,[林時茂]被薦為建康寶剎妙相寺副住持?!?/td> |
兼權(quán)熟計 | 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慮。 | 《荀子·不茍》:“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后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quán)之,熟計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 |
達(dá)則兼善天下 | 達(dá):顯貴。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td> |
重金兼紫 | 謂一門中有數(shù)人佩金印紫綬,極言榮顯。秦漢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綬。 | 《后漢書·宦者傳·呂強(qiáng)》:“中常侍曹節(jié)、王甫、張讓等,及侍中許相,并為列侯……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繼為蕃輔?!崩钯t注:“金印紫綬。重、兼,言累積也?!?/td> |
兼朱重紫 | 謂兼任很多顯耀官職。朱,朱衣;紫,紫綬。 | 晉·葛洪《抱樸子·任命》:“服冕乘祒,兼朱重紫,則若固有之,常如布衣?!?/td> |
兼收并蓄 | 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來。指吸收、招攏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 | 唐 韓愈《進(jìn)學(xué)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td> |
智勇兼全 | 同“智勇雙全”。 | 明·張鳳翼《紅拂記·奸宄覬覦》:“我一向頗有窺西京之意,叵耐楊素那老兒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收兵,未遂所愿?!?/td> |
水火不兼容 | 容:容納。比喻二者對立,絕不兼容。 | 《周易 說卦》:“故水火不相逮?!?/td> |
兼而有之 | 指同時占有或具備有關(guān)的各方面。 | 墨翟《墨子 法儀》:“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利之?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td> |
膽略兼人 | 膽略:勇氣和智謀;兼:加倍;兼人:超過別人。形容膽量和謀略勝過常人。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孫權(quán)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td> |
兼愛無私 | 泛愛大眾,對人沒有私心。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td> |
名利兼收 | 收:收獲。又有名又得利。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6回:“法子是有的,不過要化幾文,然而倒是個名利兼收的事情?!?/td> |
兼包并容 | 見“兼容并包”。 | 章炳麟《討滿洲檄文》:“茍無大害于我軍事者,一切均當(dāng)兼包并容,有違節(jié)制,悉以軍律治罪?!?/td> |
夸州兼郡 | 夸:通“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區(qū)。指治理的區(qū)域很大。 | 東漢·班固《漢書·諸侯王表序》:“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shù)十?!?/td> |
兼人之勇 | 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幾個人的勇氣。形容十分勇敢。 | 《漢書 韓信傳》:“受辱于胯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td> |
食不兼肉 | 吃飯不用兩道肉食。謂飲食節(jié)儉。 | 《尹文子·大道上》:“昔晉國若奢,文公以儉矯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無幾時,人皆大布之衣,脫粟之飯。” |
衣不兼彩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 清·汪琬《敕封徐母劉孺人墓志》:“素?zé)o鉛華甘脆之好,衣不兼彩,食不重味。” |
晝夜兼行 | 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趕路。亦作“晝夜兼程”。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十八回:“卻說劉崇敗走,與白從輝收集敗殘人馬,只百十騎,晝夜兼行。” |
兼人之材 | 兼人:勝過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強(qiáng)。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東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辦不了?!?/td> |
兼官重紱 | 謂兼任很多顯耀官職。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翟俌傳》:“昔竇鄧之寵,傾動四方,兼官重紱,盈金積貨,至使議弄神器,更改社稷?!?/td> |
兼收并采 | 亦作“兼收并采”。廣泛收羅采用。 | 宋·曾鞏《謝章學(xué)士書》:“兼收并采,不遺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無棄材也?!?/td> |
兼人好勝 | 兼人:勝過人;好:喜愛;好勝:各方面都想勝過他人。處處都想勝過他人,好勝心強(qiáng)。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先進(jìn)》:“由也兼人,故退之?!?/td> |
兼收并畜 | 同“兼收并蓄”。 | 清·黃宗羲《傳是樓藏書記》:“古來藏書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
才貌兼全 | 既有才學(xué),容貌又美。同“才貌雙全”。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贊見女兒人物整齊,且又聰明,不肯將他配個平等之,定要揀個讀書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禮厚薄到也不論。” |
兼包并畜 | 同“兼收并蓄”。 | 郭沫若《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xué)派的批判》:“這樣便能夠兼包并畜以成其大?!?/td> |
秉文兼武 | 猶言能文能武。 | 唐 牛肅《紀(jì)聞 吳保安》:“李將軍秉文兼武,受命專征?!?/td> |
兼覽博照 | 猶言明察四方。 | 《后漢書·胡廣傳》:“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xiàn)可替否為忠。” |
兼葭秋水 | 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 《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兼弱攻昧 | 兼并弱國,討伐昏聵糊涂的君主。 | 《尚書 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
文武兼?zhèn)?/a> | 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jì)”、“文武兼全”。 | 漢·荀悅《漢紀(jì)·宣帝紀(jì)》:“文武兼?zhèn)洌┧┰O(shè)?!?/td> |
兼收博采 | 猶兼收并采。 | 宋·陸游《論選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聽并觀,兼收博采,無南北之異?!?/td> |
晝夜兼程 | 程:行進(jìn)。白天和黑夜都不停地趕路。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林如海已葬入祖墳了,諸事停妥,賈璉方進(jìn)京的。本該出月到家,因聞得元春喜信,遂晝夜兼程而進(jìn),一路俱各平安?!?/td> |
襲衣兼食 | 襲:全套衣服;兼:加倍。成套衣服,多盤菜肴。比喻生活富裕。 | 明·何景明《徐太母潘氏墓志銘》:“居家甚勤儉,無襲衣兼食,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
一字兼金 | 形容文字極其珍貴。兼金,價值倍常的好金。 |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四:“蘇、黃遺墨流傳至今者,一字兼金?!?/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