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緊的成語

有關緊的成語

有關緊的成語共收錄18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無關緊要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緊要;我們后學,卻是不可少的。”
密鑼緊鼓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jié)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陳殘云《山谷風煙》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鑼緊鼓地查什么陰謀,你走路也得當心呵,要帶眼識人?!?/td>
皮松肉緊形容漫不經(jīng)心,寬泛而無關緊要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緊的談了會子道學,又指東說西的打了會子悶葫蘆呢?”
緊鑼密鼓鑼鼓點敲得很密。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劉紹棠《狼煙》:“綠樹蔥蘢的太子鎮(zhèn)里,傳出一陣陣緊鑼密鼓的喧響?!?/td>
緊打慢敲比喻用各種辦法催迫。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發(fā)在監(jiān)里,緊打慢敲,怕他不來上鉤。”
緊行無好步走得太急步子就邁不穩(wěn)。比喻過于倉促,事情就做不好。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禁曰:‘緊行無好步,當緩圖之。’龐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td>
不緊不慢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緊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緊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樣才好!”
官無三日緊指衙門辦事往往先緊后松,有始無終。明·羅貫中《平妖傳》第14回:“常言道:官無三日緊。過了幾年之后,這事便懶散了?!?/td>
不關緊要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此事也不關緊要,因而吩咐祁知府從寬辦結(jié)?!?/td>
緊箍咒小說《西游記》中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緊縮,頭痛欲裂。后用來比喻束縛人的東西。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4回:“我那里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td>
緊要關頭關頭:關口。比喻有關事情成敗的關鍵或時機。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龍媒、張金鳳,并張老夫妻,柳林話別——是這書的開場緊要關頭?!?/td>
步步緊逼緊緊地逼近,毫不松懈。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13章:“韓太太一句不讓,步步緊逼?!?/td>
內(nèi)緊外松指政策的收緊與放寬或指人的心情,即內(nèi)心緊張,態(tài)度鎮(zhèn)靜。
緊行無善蹤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無缺。
有要沒緊一幅要緊不要緊的樣子。指不緊張,不著急。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5回:“我且有要沒緊,慢慢的仔細尋罷了?!?/td>
咬緊牙關謂盡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難。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十三回:“一面問個著落,一面咬緊牙關把樸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樸齋忍不住叫聲‘阿呀’。”
緊追不舍使差距接近,勢均力敵。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二章:“他們七嘴八舌地說,緊追不舍?!?/td>
咬緊牙根緊緊地咬住牙,不張開嘴巴。形容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或忍受痛苦。梁斌《紅旗譜》第二卷:“他就咬緊牙根,恨恨地說:‘干,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