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臺的成語

有關臺的成語

有關臺的成語共收錄51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債臺高筑筑起很高的債務臺。形容欠債很多。東漢 班固《漢書 諸侯王表序》:“有逃責(債)之臺。”唐 顏師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負責(債),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于此臺,后人因以名之。”
黃臺之瓜黃臺:指《黃臺瓜辭》,為唐李賢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不堪再摘。《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人民文學》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單等撒網(wǎng)下鉤了?!?/td>
亭臺樓閣泛指建造在園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賞的建筑。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大園庭,那亭臺樓閣,樹林山水,卻也點綴結構得幽雅不俗?!?/td>
章臺楊柳比喻窈窕美麗的女子。唐韓翃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后韓使人寄柳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td>
筑臺募士募:招寡。比喻廣泛招納賢士。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論》:“湯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呂望,周公握發(fā)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鄭武公好賢而詩雅歌之,燕昭王筑臺募士而智者歸之?!?/td>
近水樓臺先得月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獲得優(yōu)先的機會。宋 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zhèn)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此]之?!?/td>
章臺之柳章臺:長安章臺下街名。指妓女或不潔之婦。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章臺之柳,雖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
唱對臺戲過去,兩個戲班子為了搶生意,有時候會硐一時間演同樣的戲,稱為唱對臺戲。比喻采取與對方相對的行動,來反對或搞垮對方。浩然《艷陽天》第40章:“他們喊他們的,咱們不跟他們唱對臺戲?!?/td>
近水樓臺指靠近水邊的樓臺。比喻由于地處優(yōu)越而獲得優(yōu)先的機會。一般作“近水樓臺先得月”。宋 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zhèn)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下不了臺指在人前受窘。張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惱她,她下不了臺。”
鹿走蘇臺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廢。東漢 班固《漢書 伍被傳》:“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td>
歌臺舞榭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演奏樂曲、表演歌舞的場所。唐·呂令問《云中古城賦》:“歌臺舞榭,月殿云堂。”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黃發(fā)臺背指長壽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黃發(fā),指老年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臺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臺,通“鮐”。《詩經(jīng)·魯頌》:“黃發(fā)臺背,壽胥與誠?!?/td>
天臺路迷天臺:山名,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原指誤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無路可走。《太平御覽》卷九六七引《幽冥錄》:“剡縣劉晟,阮肇共入天臺山取谷皮,迷不得返?!?/td>
瓊臺玉閣瓊:美玉。指神話故事中月宮亭臺樓閣。形容華麗堂皇的建筑物。元·無名氏《長生會》第五折:“你看這椒壁宮墻,瓊臺玉閣,堪比天宮之處也?!?/td>
舞榭歌臺供歌舞用的臺榭。南宋·辛棄疾《永遇樂》詞:“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td>
開臺鑼鼓比喻說話或?qū)懳恼碌拈_頭部分。也比喻一個事件的開頭。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我的粗枝大葉的東西,就當作一番開臺鑼鼓好了?!?/td>
高臺厚榭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指園林中休息和觀覽四周的高大建筑物。戰(zhàn)國·宋·墨翟《墨子·非樂上》:“非以高臺厚榭邃野之居以為不安也?!?/td>
金臺市駿猶言千金市骨。謂不惜以高價買養(yǎng)駿馬。比喻延攬賢才十分誠懇。語本《戰(zhàn)國策·燕策一》所載燕昭王筑黃金臺招賢的故事。語出《戰(zhàn)國策·燕策一》所載燕昭王筑黃金臺招賢的故事。
西臺痛哭宋末文天祥抗元失敗被害。八年后,謝翱與友人登西臺痛哭致祭,并作《登西臺慟哭記》以記其事。后用以稱亡國之痛。柳棄疾《懷人詩》之四:“西臺痛哭謝晞發(fā),眢井沉書鄭億翁。”
一臺二妙臺:古代官署名。同一官署中有名氣的兩個人。《晉書·衛(wèi)瓘傳》:“瓘學問淵博、明習文藝,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時人號為‘一臺二妙’?!?/td>
臨水樓臺靠近水邊的樓臺。比喻由于地處近便而獲得優(yōu)先的機會。宋·湯恢《祝英臺近·中秋》詞:“洞庭窄,臨水樓臺,清光最先得?!?/td>
走馬章臺章臺:漢長安章臺下街名,舊為妓院的代稱。原指騎馬經(jīng)過章臺。后指涉足妓間。《漢書·張敞傳》:“然倘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qū),自以便面拊馬?!?/td>
樓臺亭閣樓:多層建筑物;臺: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頂無墻供游息建筑物;閣:樓房一種。統(tǒng)指多種供休息、游賞的建筑物。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45回:“除了樓臺亭閣之外,單是廳堂,就有三十八處。”
三臺五馬三臺:漢朝的尚書(中臺)、御史(憲臺)、謁者(外臺),泛指大臣;五馬:用五匹馬駕車,借指太守。泛指達官顯宦。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22首:“足下三臺五馬,宦馬之后,丞宜百首同歸,早踐結鄰之約?!?/td>
閬苑瑤臺閬:空曠;瑤:美玉;瑤臺:雕飾華麗、結構精巧的樓臺。廣大的園林,華美的樓臺。宋·晏殊《浣溪沙》:“閬苑瑤臺風露秋,整囊凝思捧觥籌?!?/td>
樓閣亭臺泛指高大富麗的建筑群。亭,有頂無墻的建筑物。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煇幼年亦得一詩云:‘翠微寺本翠微宮,樓閣亭臺數(shù)十重?!?/td>
臺閣生風臺閣:東漢尚書的辦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臺閣中嚴肅的風氣。比喻官風清廉。《晉書 傅玄傳》:“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貴游懾伏,臺閣生風?!?/td>
璇霄丹臺見“璇霄丹闕”。明·宋濂《<詹學士文集>序》:“謫仙之辭,飄飄然游戲璇霄丹臺,吹鸞笙而食紫霞,絕去人間塵土。”
登臺拜將指任命將帥或委以重任。同“登壇拜將”。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這瀝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將之榮?!?/td>
瑤臺瓊室玉砌的樓臺宮室。泛指華麗的宮廷建筑物。晉·葛洪《抱樸子·崇教》:“其談宮殿,則遠擬瑤臺瓊室,近效阿房、靈光?!?/td>
下不來臺指在人前受窘。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7回:“若說外頭好看,里頭空虛,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氣,養(yǎng)移體’,一時下不來臺就是了?!?/td>
平地樓臺比喻原來沒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來的事業(yè)。宋·樓鑰《攻瑰集·游大梅山護圣寺二首》:“行盡高山天欲半,不知平地有樓臺?!?/td>
潛臺詞戲劇的臺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得出來的言語。比喻不明說的言外之意。張平《抉擇》:“末了,楊誠說了一句潛臺詞很豐富的話?!?/td>
后臺老板戲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縱、支持的人或集團。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13章:“有黨的領導,和供銷社拉上關系,又有國家銀行做后臺老板,咱怕什么?”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累:堆迭,積聚。九層高臺,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比喻欲成大事,須從基礎做起。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td>
瑤臺閬苑閬:門高大的樣子;閬苑:傳說神仙住的宮苑。指仙家園林。明·沈受先《三元記·招婿》:“狀元乃天祿石渠之貴客,小姐是瑤臺閬苑之神仙?!?/td>
三臺八座泛指高官重臣。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0回:“這叫做‘獅象捍門’,三臺八座都是有分的?!?/td>
臺柱子劇團里的主要舞臺表演演員,比喻集體中挑大梁的人。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而且在將來的抗日政府和抗日軍隊中必然要成為堅強的臺柱子,使日本……的拆臺政策,不能達到最后的目的?!?/td>
樓閣臺榭樓:高樓;閣:架空的樓;臺:土筑的高壇;榭:臺上的房屋。泛指高大華麗的建筑群。晉 葛洪《西京雜志》第四卷:“樓閣臺榭,轉(zhuǎn)相連注,山池玩好,窮盡雕麗。”
上不得臺盤臺:桌子。比喻不懂禮節(jié)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場合出現(xiàn)。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臺盤,只好在廚房里或女兒房里幫著量白布、稱肉,亂竄?!?/td>
層臺累榭層:重復,接連不斷;累:重疊;榭:建在臺上的房屋。形容建筑物錯落有致。戰(zhàn)國 楚 宋玉《招魂》:“層臺累榭,臨高山些?!?/td>
打擂臺擂臺:比武而專設的臺子。參加擺擂臺者的比武。比喻相互競賽。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那泰安山神州廟,有一等打擂臺賭本事的,要與人廝打。”
穩(wěn)坐釣魚臺不管外界有何變化,只照老規(guī)矩辦事。非常鎮(zhèn)靜,沉得住氣,穩(wěn)居于自己的位置上。康濯《牲畜專家》:“人家呢,穩(wěn)坐釣魚臺,對住你察顏觀色。”
如登春臺春臺:美好的旅游、觀光的地方,比喻極好的生活環(huán)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老子》第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td>
瓊臺玉宇瓊:美玉;宇:屋檐,引申為樓房。指神話故事中月宮亭臺樓閣。形容華麗堂皇的建筑物。元·無名氏《登瀛洲》第四折:“遙望見寶殿珠樓,瓊臺玉宇見,鳳翥鸞飛又,不比那龍蟠虎踞?!?/td>
恭候臺光恭:恭敬;臺:對人的敬稱;光:光臨。恭敬地等候閣下光臨。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臺光。”
燈臺不自照照:光線射到。比喻人難明自己的短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方信道人心未易知,燈臺不自照?!?/td>
瑤臺銀闕裝飾華麗的樓臺宮闕。多指神仙居處。元·高明《琵琶記·中秋望月》:“丹桂飄香清思爽,人在瑤臺銀闕。”
陽臺云雨陽臺:神話中的臺名。指男女合歡。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