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失魂喪膽 | 形容極度恐慌。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td> |
魂飛天外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jìn)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td>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xiàn)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td> |
馳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靈。 | 聞一多《李白之死》詩:“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fēng)推著云車,滿載霓裳縹緲、彩佩玲瓏的仙娥,給人們頌送著馳魂宕魄的天樂。” |
神魂顛倒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顛三倒四;失去常態(tài)。形容對某人或某事著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態(tài)。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神魂顛倒,連家里也不思想?!?/td> |
亡魂喪膽 | 形容驚慌恐懼到極點。 | 明 無名氏《破天陣》:“殺匈奴亡魂喪膽,保家邦萬載咸寧?!?/td> |
夢魂顛倒 | 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態(tài)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只因財利迷心,身家念重,時時防賊發(fā)火起,自然夢魂顛倒。” |
魂飛魄散 | 魂:靈魂;魄:是指所謂依附形體而顯現(xiàn)的精神。指魂飛了;魄也散了。形容極度驚恐。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魄散魂消 | 同“魂飛魄散”。 | 元·張鳴善《普天樂·贈妓》:“口兒甜,龐兒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
喪膽銷魂 | 喪、銷:失去。形容驚恐到極點。 |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喪膽銷魂忽地驚?!?/td> |
倩女離魂 | 舊指少女為愛情而死。 | 唐·陳玄祐《離魂記》 |
魂不附體 | 魂:靈魂;魂魄。迷信的人認(rèn)為人魂魄一離體;就失去知覺;無法行動。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恐懼萬分。有時也形容受到極大的誘惑;不能自主。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td> |
魄散魂飄 | 形容人臨死時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 《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七回:“雙手攥定了這根九環(huán)錫杖,謹(jǐn)照著他的腰眼骨兒,著實斷送他一下,把個孽畜打得一個星飛繚亂,魄散魂飄?!?/td> |
失魂落魄 | 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td> |
膽喪魂驚 | 同“膽裂魂飛”。 |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任你銅筋鐵骨的好漢,到此也膽喪魂驚,不知斷送了多少忠臣義士!” |
魂牽夢縈 | 牽:牽掛;縈:縈懷。某事牽動靈魂;縈繞于夢中。形容萬分思念。也作“魂牽夢繞”。 | 宋 劉過《醉太平》詞:“思君憶君,魂牽夢縈?!?/td> |
驚魂未定 | 驚魂:受驚嚇的心靈。形容受驚嚇后;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td> |
膽裂魂飛 | 裂:破裂?;辏夯觎`、神志。膽也破了,魂也飛了。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td> |
膽喪魂消 | 同“膽裂魂飛”。 | 明·無名氏《精忠記·班師》:“雄威糾糾殺金酋,已教膽喪魂消,他棄甲潛逃,從此邊疆不再無憂?!?/td> |
夢斷魂勞 | 睡夢中也在思想著,弄得神魂不寧。亦作“夢斷魂消”。 | 元·王元和《小桃紅·題情》:“又不敢對著人明明道,只落的夢斷魂勞?!?/td> |
黯然銷魂 | 黯然:心神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靈魂離開了肉體。心情沮喪;面色陰沉;好像失掉了靈魂;形容極度悲愁。 | 南朝 梁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將敗之貌?!?/td> |
魄蕩魂搖 | 形容受外界刺激、誘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 《雪巖外傳》第六回:“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艷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td> |
魂不守舍 | 舍:住宅;指人的軀體。靈魂離開了軀體。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驚恐萬分。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裴松之注引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td> |
蕩魂攝魄 | 震撼心神。 | 葉圣陶《倪煥之》十:“燈會自然搞得異常熱烈,煊赫,每夜有新的名色,每夜有麻醉觀眾的蕩魂攝魄的景象?!?/td> |
迷魂淫魄 | 迷人魂、亂人魄。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 | 晉 王嘉《拾遺記 殷湯》:“師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歡修夜之娛?!?/td> |
魂搖魄亂 | 神魂顛倒,不能自持。 | 明·張伯起《泣顏回·題恨》:“夢中親見,訴不出許多情話,魂搖魄亂,那些兒一刻千金價?!?/td> |
野鬼孤魂 | 比喻沒有依靠,處境艱難的人。 | |
魄消魂散 | 同“魂飛魄散”。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2回:“襲人聽了這話,嚇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薩,坑死我了!’” |
攝魄鉤魂 | 攝:收取。舊時傳說,妖魔鬼怪或某種迷信邪術(shù),能鉤取人的魂魄,來禍害人。 | 明·朱權(quán)《沖漠人》第二折:“你三個自今日,當(dāng)遠(yuǎn)離,再休要詠月吟風(fēng),攝魄鉤魂,把人狐魅?!?/td> |
迷魂陣 |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dāng)?shù)娜μ住⒂嬛\。 | 元·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三折:“我可也強(qiáng)打入迷魂陣?!?/td> |
出賣靈魂 | 比喻以一個人的靈魂去換取榮譽(yù)、地位等。 | 馬識途《清江壯歌》第七章:“他們竟妄想用這一張紙充當(dāng)賀國威的賣身文契,要他出賣靈魂,出賣自己終生信仰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自己的母親——中國共產(chǎn)黨。” |
丟魂喪膽 | 形容非常驚慌。 | 張希平《雁翎隊》:“偽軍見我們登上船,嚇得丟魂喪膽。” |
失魂喪魄 | ①形容心煩意亂,精神恍惚。②形容極度驚恐不安。 | 元 劉唐卿《降?!返诙郏骸澳簽槟覆话?,這些時衣不解帶,寢食俱發(fā),憂凄不止,行坐之間,猶如失魂喪魄?!?/td> |
心顫魂飛 | 顫:顫動,發(fā)抖。心顫抖,魂飛散。形容驚恐不安。 | 蘇雪林《玉溪詩迷·附錄》:“是心顫魂飛時的言語,是腸回蕩氣時的哀音?!?/td> |
神魂撩亂 | 撩亂:同“繚亂”,紛亂。指心神紛亂不定。 | 宋·楊澤民《夜游宮》:“致得心腸轉(zhuǎn)。教令得神魂撩亂?!?/td> |
喪魂失魄 | 原義為失去了魂魄。形容極度驚慌、恐懼。 | 魯迅《墳 未有天才之前》:“自從新思潮來到中國以后,其實何嘗有力,而一群老頭子,還有少年,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td> |
丟魂失魄 | 形容非常驚慌,沒頭腦,無主見 | 俞林《在太行山上》:“小范首先從樹叢后面猛跳出來,那家伙嚇得丟魂失魄,尖叫一聲,返身就跑?!?/td> |
魂消膽喪 | 同“魂飛魄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段愷]使人探知大軍離城不遠(yuǎn),遙望水陸路上,旌旗蔽日,船馬相連,嚇得魂消膽喪?!?/td> |
冰魂雪魄 |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潔白。比喻人品質(zhì)高尚純潔。 | 五代 王定?!短妻?海敘不遇》:“詩曰:‘忍苦為詩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難招;直教桂子落墳上,生得一枝冤始銷?!?/td> |
色授魂與 | 色:神色;授、與:給予。形容彼此用眉目傳情,心意投合。 | 漢 司馬相如《上林賦》:“長眉連娟,微睇綿藐,色授魂與,心愉于側(cè)。”李善注引張揖曰:“彼色來授,我魂往與接也。” |
夢斷魂消 | 在夢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靜。 | 明·高濂《玉簪記·擢第》:“滿目新紅驚樹杪,鶯啼處夢斷魂消?!?/td> |
安魂定魄 | 魂、魄:人的靈氣、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尋常,安魂定魄賽過反精香。” |
魂不守宅 | 見“魂不守舍”。 | 三國·魏·管辰《管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
亡魂喪魄 | 形容非常驚慌恐懼或心神不寧。 | 《孤本元明雜居 打董達(dá)》第二折:“哥哥你寬肺腑,休間阻,我教他亡魂喪魄,認(rèn)個賢。” |
魂飛膽顫 | 同“魂飛魄散”。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22回:“正有些心虛,忽然見床下鉆出一個披頭黑鬼來,二人驚得毛骨悚然,魂飛膽顫,大叫有鬼,戒尺亂打?!?/td> |
心醉魂迷 | 形容佩服愛幕到極點。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慕賢》:“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td> |
目斷魂消 | 因望不到而內(nèi)心傷悲。形容離別的悲傷愁苦。 | 明·無名氏《精忠記·辭母》:“只今別去,山長水遙,意匆匆遠(yuǎn)離膝下,目斷魂消。” |
魂飛膽落 | 同“魂飛魄散”。 | 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回顧元營,火光四起,愈覺得魂飛膽落?!?/td> |
喪膽消魂 | 喪:喪失;消:失去。形容驚恐到極點。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1回:“今日路當(dāng)險處,遇此勁敵,那殘兵又都是個傷弓之鳥,誰人不喪膽消魂!” |
銷魂奪魄 | 神魂顛倒,失去常態(tài)。形容因羨慕或愛好某種事物而著迷。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鹽商富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 |
魂飛膽裂 | 同“魂飛魄散”。 |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島左堵右擋支持不住,看到劉鐵沖在前邊直取他來,嚇的他魂飛膽裂,關(guān)山一群保護(hù)著小島狂跑猛竄!” |
銷魂蕩魄 | 見“銷魂奪魄”。 | 清·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15回:“這都是風(fēng)俗奢靡,處處使人銷魂蕩魄?!?/td> |
夢勞魂想 | 勞:煩。在夢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靜。 | 明·高濂《玉簪記·依親》:“我媳婦孤身在那方?痛殺我夢勞魂想?!?/td> |
釜底游魂 | 比喻行將滅亡、茍延殘喘的人。游魂,游蕩的鬼魂。 | 《花月痕》第四回:“鼯是已窮之技,豕無可突之圍,釜底游魂,茍延旦夕。” |
喪膽亡魂 | 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斯,面不改色?!?/td> |
魂飛膽破 | 同“魂飛魄散”。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34回:“田龍秋聽說,驚得魂飛膽破,放馬逃生。” |
喪魂落魄 | 形容非??謶值臉幼印?/td> | 管樺《懲罰》:“鬼子山本踉蹌了一下,岔開兩腿,喪魂落魄地瞥了一眼從死尸堆里露出半個臉的川島?!?/td> |
魂亡魄失 | 魂、魄:即迷信所說的靈魂。形容萬分驚恐,不知所措;有時也指受到了極大誘惑而不能自持。 | 漢·楊雄《羽獵賦》:“魂亡魄失?!?/td> |
魂驚膽顫 | 形容驚恐萬分。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33回:“薛舉一枝畫戟神出鬼沒,若舞梨花,遍身解數(shù)。官軍看了,個個魂驚膽顫?!?/td> |
勾魂攝魄 | 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嚇的力量。 | 清 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15回:“那仆人一聽,鄉(xiāng)音入耳,已是關(guān)心;更兼那燕語鶯聲,勾魂攝魄,要走哪里走得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