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避俗趨新 | 避:舍棄;趨:奔赴,趨向。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 | 葉圣陶《未厭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義呢?無非是崇尚虛文的陋俗罷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趨新。” |
大勢所趨 | 大勢:總體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fā)展的趨向。 | 宋 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三書》:“天下大勢之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也?!?/td> |
阿時趨俗 | 阿:迎合。迎合時尚和世俗。 | 惲代英《再復畢幾庵書》:“故辦雜志者,當研究社會心理(然此決非阿時趨俗,只以順其勢而利導之耳)?!?/td> |
趨之若騖 | 鶩:鴨。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 清 曾樸《孽?;ā返?7回:“白云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騖呢!” |
趨炎附勢 | 趨:趨向;迎合。炎:熱。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 宋 陳善《捫虱新話 趨炎附勢自古而然》:“蓋趨炎附勢,自古然矣?!?/td> |
趨前退后 | 趨:趨向。形容猶豫害怕欲進又退的樣子。 | 元·曾瑞《留鞋記》楔子:“我見他趨前退后,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td> |
亦步亦趨 | 亦:也;步:行走;趨:快走。原指學生緊緊追隨老師;后來形容處處模仿或一味地追隨他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
蜂趨蟻附 | 比喻很多人迎合投靠。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 聯(lián)升社學和鐘鏞社學》:“果然蜂趨蟻附,攘攘熙熙,誠不出神靈所料者矣。” |
蟻附蠅趨 | | |
背本趨末 | 古代常以農(nóng)業(yè)為本,手工、商賈為末。指背離主要部分,追求細微末節(jié)。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上》:“時民近戰(zhàn)國,皆背本趨末?!?/td> |
鳧趨雀躍 | 象野鴨那樣快跑,象鳥雀那樣跳躍。形容十分歡欣的樣子。 | 唐 盧照鄰《窮魚賦》:“漁者觀焉,乃具竿索,集朋黨,鳧趨雀躍,風馳電往?!?/td> |
附炎趨熱 | 比喻趨附時貴權勢。 | 明·王錂《春蕪忘·宴賞》:“下官楚大夫登徒履便是,附炎趨熱,色厲內(nèi)茬?!?/td> |
繩趨尺步 | 繩、尺:木工校曲直、量長短的工具,引伸為法度;趨:快走;步:行走。指舉動符合規(guī)矩,毫不隨便。 | 《宋史 道學傳三 朱熹》:“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
行合趨同 | 行為志趣相同。 | 《淮南子·說山訓》:“行合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td> |
附勢趨炎 | 謂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 | 明·無名氏《贈書記·奚媽辨本》:“朝庭一時無公道,我難道附勢趨炎,把是非顛倒。” |
避兇趨吉 | 避:避開;趨:奔赴。指避開禍害而趨向吉利。 | 宋 王觀國《學林 祠卜》:“以此知曾參不入勝母,漢祖不留柏人,避兇趨吉,所不可廢?!?/td> |
去本趨末 | 見“去本就末”。 | 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jīng)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漢·高誘注:“……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yè)而務錐刀之利。” |
惟利是趨 | 見“惟利是圖”。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論,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輩無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趨,豈知善惡果報之道。” |
追趨逐耆 | 謂追逐時尚。 | 《漢書·揚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試為之施《咸池》,揄《六莖》,發(fā)《蕭韶》,詠《九成》,則莫有和也。”顏師古注:“追趨逐耆,隨所趨向愛耆而追逐之也。趨,讀趣,耆,讀嗜?!?/td> |
趨之若鶩 | 趨:奔赴;舊附快走。鶩:鴨子。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急著趕去。 | 清·曾樸《孽?;ā返诙呋兀骸熬┩獾墓賳T,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
一步一趨 | ①形容緊跟著行走。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 | 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鼻濉ぐ僖痪邮俊秹靥熹洝肪硐拢骸靶表蓝G,一步一趨,相離僅尺咫耳?!?/td> |
巧偽趨利 | 巧:奸詐。偽:虛偽。趨:追求,靠近、趨向。奸詐虛偽,唯利是圖,唯勢是從。 | 《漢書·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偽趨利?!?/td> |
群蟻趨膻 | 膻:羊臊氣。比喻許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 梁啟超《說國風》:“國人之慕西風,若群蟻之趨膻?!?/td> |
趨舍異路 | 趨舍:同“趣舍”,趨向和舍棄。選擇和遵循的道路不同。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仆與李陵趨舍異路,素非相善也?!?/td> |
東趨西步 | 謂相背而行。 | 漢·焦贛《易林·比之損》:“二人異路,東趨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處。” |
隨聲趨和 | 見“隨聲附和”。 | 宋·孔煒《文安謚議》:“其學務窮本原,不為章句訓話,其持論雄杰卓立,不茍隨聲趨和?!?/td> |
亦趨亦步 | 見“亦步亦趨”。 | 《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td> |
趨吉避兇 | 趨: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開兇禍災難。亦作“趨吉逃兇”、“避兇趨吉”。 | 明·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趨吉避兇,儒者之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不然。圣人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吾等問于高明之人,當趨吉避兇。” |
齊趨并駕 | 猶言并駕齊驅。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1回:“甲寅以后為文明華敷之世,雖燦爛可觀,尚不足與他國齊趨并駕?!?/td> |
趨時奉勢 | 迎合時尚,依附權勢。多用作貶義。同“趨時附勢”。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時去看他,教人道我趨時奉勢?!?/td> |
褪后趨前 | 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獻殷勤。 | |
趨炎慕勢 | 趨:奔走,投靠;炎:熱。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三回:“至于冷祝夫妻、都飆母子,一味不過利其所有,趨炎慕勢,奴顏婢膝,昏夜乞憐,與那街坊上的花子何異?” |
畫地而趨 | 趨:疾走。只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行動。比喻不知變通。 | 莊周《莊子 人世間》:“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td> |
趨勢附熱 | 趨: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 |
禹行舜趨 |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楊倞注:“但宗圣人之威儀而已矣?!痹^僅模仿圣賢之外表而不注意內(nèi)在的品德修養(yǎng)。后亦用以形容舉止循規(guī)蹈距。 |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睏顐娮ⅲ骸暗谑ト酥x而已矣。” |
避難趨易 | 指避開困難的而揀容易的做。 | 見“避難就易”。 |
趨利避害 | 趨: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開有害的一面。 | 漢·霍谞《奏記大將軍梁商》:“至于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td> |
尺步繩趨 | 謂行有準繩,循法度。 | 清·馮桂芬《復莊衛(wèi)生書》:“以彼其文,豈不周規(guī)折矩,尺步繩趨,侍乎否否乎?” |
云趨鶩赴 | 比喻從四方奔赴而至。 | 清·魏源《淮北票鹽志敘》:“夫票鹽售價不及綱鹽之半,而綱商岸懸課絀,票商云趨鶩赴者,何哉?” |
趨之如鶩 | 趨:快走;鶩:野鴨。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競相追逐某一事物。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11卷:“畢尚書宏獎風流,一時學士文人趨之如鶩?!?/td> |
趨時附勢 | 迎合時尚,依附權勢。多用作貶義。 | 宋 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如此人趨時附勢以得富貴而自為樂者也?!痹?劉壎《隱居通議 經(jīng)史二》:“蓋趨時附勢人情則然,古今所同也。何責于薄俗哉?” |
趨權附勢 | 趨:奔走;權:權勢。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 宋 李覯《名公手書 蕭注》:“注鄙人,然而有志于圣賢之術,心銘足下之道,故發(fā)此書以聞,非今之趨炎附勢輩,聞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為是非?!?/td> |
趨炎趕熱 | 趨: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 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稍覺冷落,卻便別處去趨炎趕熱,把那窮交故友撇在腦后。” |
趨炎附熱 | 趨:奔走;熱:比喻權勢。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 《宋史 李垂傳》:“今已老大,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
趨炎奉勢 | 趨: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7回:“且說外面這些趨炎奉勢的朋友,先前賈宅有事都遠避不來,今兒賈政襲職,知圣眷尚好,大家都來賀喜?!?/td> |
趨吉逃兇 | 趨:趨向。趨向吉祥避開災難。 | 明·張鳳翼《灌園記·田單鐵籠》:“即墨近城東,不須憂恐,趨吉逃兇,仗劍當陪奉,管取平安保我宗。” |
堯趨舜步 | ①謂如堯舜之行。頌揚帝王的儀容舉止。②指堯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穩(wěn)定而清明。 | 《宋史·樂志》:“皇帝降席,流云四開,堯趨舜步,下躡天堦?!?/td> |
逐名趨勢 | 追求名聲和權勢。 | 晉·葛洪《抱樸子·交際》:“世俗之人,交不論志,逐名趨勢,熱來冷去,見過不改,視迷不救?!?/td> |
逐新趨異 | 逐:追逐。指追求新奇。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夫吃文為患,生于好詭,逐新趨異,故喉唇糾紛;將欲解結,務在剛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