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禍絕福連 | 指災(zāi)禍消失,好運(yùn)接連不斷。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td>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指幸運(yùn)事不會連續(xù)到來,禍?zhǔn)聟s會接踵而至。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td> |
福善禍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尚書 湯誥》:“天道福善禍淫。”孔傳:“政善,天福之;淫過,天禍之?!?/td> |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暫時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zāi)禍的發(fā)生,事先是無法預(yù)料的。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暫時禍福’,你怎么就保得無事?”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yōu)楹檬?。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病玉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后,才覺得俺不是說笑話哩?!?/td> |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yōu)楹檬?。同“塞翁失馬”。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全家福 | 全家人的合影或指葷的雜燴。形容全部聚集。 | 張愛玲《浮花浪蕊》:“多數(shù)是住宅外陽光中的小照片,也有照相館拍的全家福?!?/td> |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 指福禍互為因果,互相轉(zhuǎn)化。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td> |
厚德載福 | 《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后謂有德者能多受福為“厚德載?!薄?/td> | 《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薄秶Z·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td> |
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 降:降臨。福不會接連而來,禍災(zāi)卻會接踵而至。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5回:“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我才脫了天條死難……又撞著這般惡魔,他來害我!” |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zāi)禍的發(fā)生,事先是無法預(yù)料的。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張千,你再去看來?!?/td> |
禍福無常 | 指禍與福沒有固定不變的常規(guī)。 | 明·孫梅錫《琴心記·長門望月》:“禍福無常,憂喜難定,圣上一日心悔,娘娘便榮還,何苦悲凄?!?/td> |
吉兇禍福 | 吉祥、不幸、災(zāi)禍、幸福。 | 《三國志 吳志 太史慈傳》:“是為吉兇禍福等耳,吾不獨受此罪?!?/td> |
文齊福不齊 | 文:文采;齊:全。文才足夠嶄露頭角,可是命運(yùn)不濟(jì)。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td> |
因禍為福 | 變壞事為好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智者舉事,因禍為福,轉(zhuǎn)敗為功?!?/td> |
禍福惟人 | 是禍?zhǔn)歉>Q于人自身的所作所為。亦作“禍福由人”。參見“禍福同門”。 | 唐·楊炯《從弟去溢墓志銘》:“陰陽為道,大道無亭毒之心;禍福惟人,圣人有抑揚(yáng)之教?!蓖ざ?,養(yǎng)育。 |
福業(yè)相牽 | 業(yè):罪孽;牽:纏繞。指福運(yùn)與罪孽往往相互纏繞。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02卷:“有緣無緣,福業(yè)相牽,有緣福至,無緣業(yè)纏?!?/td> |
福祿雙全 | 福:福氣;祿:俸祿。既有福氣,又做官,享受俸祿。 | 元·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折:“俺如今福祿雙全,穩(wěn)拍拍的綠窗下做針線?!?/td> |
招財納福 | 納:享受。發(fā)財享福。 | 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見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個掌管招財納福的天使,人們一定要出高價來買,就問值多少錢?!?/td> |
福如東海 | 福氣象東海之水浩瀚無邊;舊時祝頌用語。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佳期。從今后,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td> |
無妄之福 | 不期望獲得而得到的幸福。 | 《戰(zhàn)國策 楚策四》:“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以事無妄之主,安不有無妄之人乎?!?/td> |
福無十全 | 全:完備,齊全。有福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沒有缺陷。 | 宋·陳亮《祭錢伯同母碩人文》:“子心罔極,福無十全。登進(jìn)方隆,忍此棄捐。” |
女子無才便是福 | 舊道德規(guī)范認(rèn)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三卷:“昔人云:‘女子無才便是福?!唤裰|秀,比比是矣!” |
福不重至,禍必重來 | 福不會接連而來,禍災(zāi)卻會接踵而至。 | 漢·劉向《說苑·權(quán)謀》:“往年秦拔宜陽,明年大旱,民饑。不以此時恤民之急也,而顧反益奢。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也?!?/td> |
毋望之福 | 指平白無故受到的災(zāi)禍或損害。同“無妄之福”。 | 《史記 春申君傳》:“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td> |
福倚禍伏 | 指福禍互為因果,互相轉(zhuǎn)化。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td> |
福壽綿綿 | 福多壽高。是祝頌之辭。 |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則愿的哥哥福壽綿綿,松柏齊肩者?!?/td> |
福淺命薄 | 福分淺薄,命運(yùn)不好,無福消受。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這是妾福淺命薄,不能保養(yǎng)潛龍。是妾之罪,與陛下何與?” |
天賜之福 | 天賜的恩惠或憐憫的仁慈。 | |
福孫蔭子 | 謂福蔭及于子孫。 | 元·本高明《琵琶記·五娘葬公婆》:“這墳呵,只愿得中干燥,福孫蔭子也者難料;便蔭得個三公,也濟(jì)不得親老。” |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 難:災(zāi)禍。遇到巨大的災(zāi)難而沒有死掉,將來必定有幸福。 | 宗璞《南渡記》第六章:“豈不聞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體會好起來。” |
福壽綿長 | 祝人福多壽高。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4回:“但愿時時敬誦,自然消兇聚慶,福壽綿長?!?/td> |
福輕命薄 | 指沒福消受,短命。 | |
福星高照 | 福星:吉祥的星;象征能給人帶來吉祥幸福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很幸運(yùn);有福氣。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保管你這一瞧,就抵得個福星高照?!?/td> |
福如山岳 | 岳:高大的山。形容福氣像山一樣高。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25卷:“若帝王求道,壽齊三光,千變?nèi)f化,坐民立亡;福如山岳,為人重愛,修道之者,白日升天?!?/td> |
福過災(zāi)生 | 幸福到了極點就轉(zhuǎn)化為災(zāi)禍。 | 《晉書·庾亮傳》:“小人祿薄,福過災(zāi)生,止足之分,臣所宜守?!?/td> |
大福不再 | 福:幸福;再:第二次。大福不會再次來臨。指幸運(yùn)的事情不可期望再來。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三年》:“大福不再,祗取辱焉?!?/td> |
禍福相倚 | 指禍與福相因而生 | 先秦 李耳《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td> |
福無雙至 | 雙:成雙地;至:到來。幸運(yùn)的事情不會接連而來。 | 漢 劉向《說苑 權(quán)謀》:“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td> |
禍福由人 | 是禍?zhǔn)歉>Q于人自身的所作所為。同“禍福惟人”。 | 明 王錂《春蕪記 反目》:“天網(wǎng)恢恢真可信,須知禍福由人?!?/td> |
轉(zhuǎn)禍為福 | 把災(zāi)禍轉(zhuǎn)變?yōu)樾腋!?/td>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轉(zhuǎn)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 |
如天之福 | 形容福氣特別大。 | 明·葉憲祖《鸞鎞記·挫權(quán)》:“把如天之福,沒來由選擇伊家?!?/td> |
禍福有命 | 舊時迷信認(rèn)為,災(zāi)禍與幸福都有一定的氣數(shù),都是命中注定的。 | 宋·陸游《謝曾侍郎啟》:“禍福有命,豈其或置于胸中。” |
洪福齊天 | 洪福:大福。指福氣和天一樣高大。舊時稱頌人福氣大。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3回:“一則是那國王洪福齊天,二則是賢昆玉神通無量,我何功之有!” |
飽眼福 | 看到想看而又難以看到的東西,并看個充分。 | 陸文夫《江南廚王》:“但是每人都有這種可能,來讀完這本《新潮食譜》,可以一飽口福,也可以一飽眼福?!?/td> |
福如海淵 | 淵:深。福氣像海那樣浩瀚無邊。 | 明·沈受先《三元記·合歡》:“愿馮君福如海淵,愿馮君壽比南山。” |
天官賜福 | 天官:道教奉天、地、水為三神,天官為其一。祈求降福消災(zāi)的吉利話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6回:“王氏聽了,就是活神仙送了一個‘天官賜福’條子,笑道:‘你回來了好,這病減了七分之七。’” |
福地洞天 | 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地方。 | 元 高明《琵琶記 牛小姐規(guī)勸侍婢》:“這般福地洞天,可知有仙姝玉女?!?/td> |
因禍得福 | 因遭遇災(zāi)禍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對禍患處理得當(dāng);壞事變成了好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越王勾踐棲于會稽,復(fù)殘強(qiáng)吳而霸天下,此皆因禍為福,轉(zhuǎn)敗為功者也?!?/td> |
一路福星 | 路:本為宋代的行政區(qū)域名,后指道路;福星:歲星。原指一個行政區(qū)域為民謀福的好長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話。 | 清 范寅《越諺》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順風(fēng),送遠(yuǎn)行語?!?/td> |
福壽齊天 | 福壽與天一樣高。是祝頌之辭。 | 明·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俺從神圣降臨下方,慶賀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壽齊天也?!?/td> |
洞天福地 | 道家指神道居處?,F(xiàn)喻指名山勝地或非常幽美的環(huán)境。 | 宋 陳亮《重建紫霄觀記》:“道家有所謂洞天福地者,其說不知所從起,往往所在而有。” |
禍福相依 | 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td> |
避禍就福 | 避開兇險,趨向幸福。 | 先秦 商鞅《商君書 定分》:“萬民皆知所避就,避禍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
禍福倚伏 | 比喻壞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 先秦 李耳《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td> |
禍福靡常 | 指禍與福沒有固定不變的常規(guī)。 | 明·陳汝元《金蓮記·歸田》:“禍福靡常,喜悲交集?!?/td> |
禍福相生 | 指禍害與幸福是相互轉(zhuǎn)化、相互依存的。 | 《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td> |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dāng) | 幸福共同分享,苦難共同分擔(dān)。指患難與共,和衷共濟(jì)。 | 《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回:“還有一件:從前老爺有過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dāng)’?,F(xiàn)在老爺有得升官發(fā)財,我們做家人的出了力、賠了錢,只落得一個半途而廢?!?/td> |
福至心靈 | 福氣一來;心也變得靈巧起來。多用來奉承人得意時思想靈活;言行適宜;含有詼諧之意。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五代后漢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語有之:福至歸靈,禍來神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