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指為官聲名很壞,任憑人們笑罵,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 | 《宋史·鄧綰傳》:“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td>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99回:“屋內(nèi)又有徐慶,嘴里是罵罵咧咧的,手中這口刀是神出鬼入?!?/td> |
指桑罵槐 |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甲;實際上罵乙。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
破口大罵 | 破:沖開。指滿口惡語罵人。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茶房未及開口,那女人已經(jīng)破口大罵起來?!?/td> |
毆公罵婆 | 毆:毆打。指潑婦毆打辱罵公婆。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9回:“偏他至不賢惠,毆公罵婆,打鄰毀舍,降漢子,比凡人不同?!?/td> |
罵天扯地 | 見“罵天咒地”。 | 梁斌《播火記》:“李德才跟著老山頭走回西鎖井,一進馮家大院,聽得馮大奶奶在內(nèi)宅罵天扯地,正在吵鬧?!?/td> |
打情罵俏 | 情:風(fēng)情;俏:俏皮;風(fēng)趣。指用輕佻的語言、動作勾引挑逗。多指男女間調(diào)情。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9回:“齊巧這兩天糖葫蘆又沒有去,王小四便打情罵俏起來?!?/td> |
笑罵由人 | 任由人們?nèi)u笑辱罵 |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笑罵由人,只圖一時快意?!?/td> |
潑婦罵街 | 潑婦:潑辣兇悍的婦女。象潑婦在街上當眾謾罵。多指大肆攻擊、謾罵別人。 | 鄒韜奮《經(jīng)歷·新聞記者的作品》:“對政敵或爭論的對方有著誠懇的禮貌,一點沒有潑婦罵街的惡習(xí)氣。” |
指雞罵狗 | 指著雞罵狗。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別指雞罵狗,倒是誰白吃白喝?” |
罵天咒地 | 不指明對象地詛咒漫罵 | 賈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紛紛傳說誰家老祖宗的墓被盜了,罵天咒地?!?/td> |
挨打受罵 | 挨:遭受。受人打罵與虐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我們這些奴才白陪著挨打受罵的?!?/td> |
咒天罵地 | 形容信口亂罵。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員外偶然察聽了些風(fēng)聲,便去咒天罵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個不耐煩方休。” |
灌夫罵坐 | 灌夫,西漢人,初以勇武聞名,為人剛直不阿,任俠,好飲酒罵人。與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處使酒罵座,戲侮田蚡,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誅。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后用以指人借酒發(fā)泄心中的不滿。 |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灌夫,西漢人,初以勇武聞名,為人剛直不阿,任俠,好飲酒罵人。與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處使酒罵座,戲侮田蚡,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誅。 |
素口罵人 | 以茹素之口罵人。比喻偽善。 | 宋 李之彥《東谷所見 茹素》:“古語兩句甚好:寧可葷口念佛,莫將素口罵人?!?/td> |
指著和尚罵賊禿 | 表面罵第三者,實際是指桑罵槐罵對方。 | |
笑罵從汝 | 汝:你。指對他人的譏諷置之不理。 | 《宋史·鄧綰傳》:“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
打雞罵狗 | 比喻旁敲側(cè)擊地漫罵,以發(fā)泄對某人的不滿。 | 魯迅《彷徨 肥皂》:“你今天怎么盡鬧脾氣,連吃飯時候也是打雞罵狗的?!?/td> |
打人罵狗 | 對人濫打亂罵,擺盡威風(fēng)。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秋桐見賈璉請醫(yī)調(diào)治,打人罵狗,為二姐十分盡心,他心中早浸了一缸醋在內(nèi)了?!?/td> |
對著和尚罵賊禿 | 表面罵第三者,實際是指桑罵槐罵對方。 | 魯迅《彷徨·肥皂》:“你簡直是在‘對著和尚罵賊禿’了。我就沒有給錢,我那時恰恰身邊沒有帶著?!?/td> |
恨五罵六 | 泛指擲色子時咒罵壞點數(shù)的叫喊聲。 | |
訶佛罵祖 | 佛教語,斥罵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縛。 | 元 許謙《與趙伯器書》:“不然,則梯接凌虛,而遽為此訶佛罵祖耳?!?/td> |
撒村罵街 | 撒:故意。當街用粗話罵人。 | 老舍《離婚》:“自己的妻子呢,只會趕小雞,叫豬,和大聲嚇唬孩子,還會撒村罵街呢!” |
指東罵西 | 比喻表面上罵甲,實際上是罵乙。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這一丈青氣忿忿的走到后邊廚下,指東罵西?!?/td> |
指豬罵狗 | 猶指桑罵槐。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一回:“百般指豬罵狗,欺侮俺娘兒們?!?/td> |
嬉笑怒罵 | 嬉:戲樂。指由各種感情產(chǎn)生的不同表現(xiàn)。 | 宋 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td> |
使酒罵坐 | 見“使酒罵座”。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為人,剛直使酒?!浒菜炫?,劾灌夫罵坐不敬,系居室?!?/td> |
捉雞罵狗 | 猶指桑罵槐。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張氏曉得了,反怪媳婦做格,不去勾搭兒子干事,把一團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雞罵狗,言三語四,影射的發(fā)作了一場?!?/td> |
破口痛罵 | 破口:惡語。滿口惡語罵人。 |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老太婆坐在窗下,指著丈夫就破口痛罵:‘你這個蠢貨,真是個地道的傻瓜!’” |
千古罵名 | 千古:永遠。永世被人唾罵的名聲。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只是一場冷落敗壞根基,都藏在里邊,不做千古罵名,定是一番笑話?!?/td> |
冷嘲熱罵 | 尖刻的嘲笑和謾罵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他一進一出要受學(xué)生們的冷嘲熱罵,然而也不能不忍耐著裝聾賣啞?!?/td> |
指冬瓜罵葫蘆 | 指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 | |
打街罵巷 | 街、巷:指鄰里街坊。形容無事生非,尋釁鬧事,耍無賴。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回:“這劉大平日吃酒賭錢,打街罵巷,原是不安本分的人。” |
破口怒罵 | 破口:惡語。滿口惡語罵人。 | 《紅日》第12章:“他竭力掙脫,掙脫不開,連連求饒,陶二嫂還是拳打腳踢,破口怒罵?!?/td> |
打情罵趣 | ①謂打是情,罵是趣。猶言打是親,罵是愛。②猶打情罵俏。 | 明·楊珽《龍膏記·砥節(jié)》:“駙馬爺,打情罵趣,他肯罵你,是有口風(fēng)了?!?/td> |
呵佛罵祖 |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沒有顧慮,敢做敢為。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宣鑒禪師》:“是子將來有把茅蓋頭,呵佛罵祖去在?!?/td> |
使酒罵座 | 亦作“使酒罵坐”。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其意實在蚡。蚡乃劾夫罵坐不敬。事見《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后因稱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罵同席之人為“使酒罵座”。 | 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其意實在蚡。蚡乃劾夫罵坐不敬。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
朝打暮罵 | 朝:早晨;暮:晚間。早晨打晚間罵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如今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樣,又不朝打暮罵。” |
罵不絕口 | 罵聲不斷。 | 《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史》卷上:“乃令經(jīng)板夾而鋸之,致死罵不絕口。” |
嘻笑怒罵 | ①指嬉戲、歡笑、憤怒、詈罵等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②謂不拘守規(guī)格,率情任意地發(fā)揮表現(xiàn)。③嘲弄辱罵。 | ①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照此法填詞,則離合悲歡,嘻笑怒罵,無一語、一字,不帶機趣而行矣?!雹谇濉ゑT班《鈍吟雜錄·讀古淺說》:“嘻笑怒罵,自是蘇文病處;君子之文必莊重?!?/td> |
灌夫罵座 | 灌夫:西漢著名將領(lǐng)。指灌夫酒后罵人泄憤。形容為人剛直敢言。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郊遇》:“推門看竹,何妨王子乘輿;索酒指瓶,便仿灌夫罵座。” |
指槐罵柳 |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甲,實際上是罵乙。 | 老舍《四世同堂》:“然后,指槐罵柳的仍對兩位小姐發(fā)言,而目標另有所在……” |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 指不拘題材形式,任意發(fā)揮,皆成妙文。 | 宋 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之一:“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