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尾的成語

有關(guān)尾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尾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畏首畏尾比喻作事膽子?。活檻]多。畏:畏懼;害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流離瑣尾比喻處境由順利轉(zhuǎn)為艱難。《詩經(jīng) 邶風(fēng) 旌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翹尾巴翹:向上昂起。比喻驕傲或自鳴得意。毛澤東《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yuǎn)不要翹尾巴。”
尾生之信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quán)衡利害關(guān)系。《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薄妒酚洝ぬK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春冰虎尾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td>
吳頭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td>
首尾兩端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后漢書 西羌傳》:“初,饑五同種大豪盧匆,忍良等千余戶別留允街,而首尾兩端?!?/td>
虎頭蛇尾頭大像老虎一樣;尾巴像蛇一樣細(xì)。比喻做事有始無終;起初聲勢很大;后來勁頭很小。元 康進(jìn)之《李逵負(fù)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zhuǎn)背言詞說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尾生喪身傳說魯國人尾生與一女子相約在橋下會面,水漲,尾生不愿失信,抱著橋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quán)衡利害關(guān)系。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td>
蠶頭燕尾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jié)筆輕疾。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笾讓W(xué),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td>
尾巴難藏指不能藏住自己的尾巴。
搖尾乞憐乞:乞求;憐:憐憫;愛憐。原指狗搖著尾巴討主人的歡喜。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別人諂媚討好;希望得到一點兒好處。唐 韓愈《應(yīng)科目與時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搖尾涂中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猶搖尾。戰(zhàn)國時,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莊子對楚大夫說:聽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三千年,現(xiàn)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著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說:當(dāng)然是活著曳尾于涂中好。莊子說:那末我將曳尾于涂中。見
徹頭徹尾徹:通;透。從頭到尾;自始至終;完完全全。宋 朱熹《答程正思書》:“蓋圣賢之學(xué),徹頭徹尾,只是一個敬字?!?/td>
尾大不掉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zhuǎn)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diào)度?,F(xiàn)比喻機構(gòu)龐大,指揮不靈。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td>
藏頭露尾頭藏起來;卻把尾巴露出來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閃閃;不肯把真實情況全暴露出來。也作“露尾藏頭”。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勸周公莫便生嗔,將酒禮強勒成親,不爭我藏頭露尾,可甚的知恩報恩。”
龍頭蛇尾比喻開頭盛大,結(jié)尾衰減。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0卷:“如在歐公文集序,先說得許多天來底大,恁地好了,到結(jié)束處,卻只如此,蓋不止龍頭蛇尾矣?!?/td>
年頭月尾①謂從歲首到臘月底,泛指一年之中。②指《春秋》三傳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時試官常擷取以試應(yīng)試明經(jīng)科士子是否熟諳經(jīng)傳本文。宋·林光朝《癡頑不識字》詩:“年頭月尾無一是,咄咄癡頑不識字?!?/td>
搖頭擺尾①搖動著腦袋;擺動著尾巴。形容悠然自得的樣子。②搖晃著腦袋;擺動著身體。形容輕狂得意的樣子。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td>
首尾相應(yīng)應(yīng):接應(yīng)。原指作戰(zhàn)時各部密切配合;互相接應(yīng)。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td>
徹首徹尾徹:通,透。從頭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宋 朱熹《答陳安卿書》:“今此于既學(xué)適道之后卻言篤信何也?恐信字徹首徹尾不可分先后。
首尾共濟濟:幫助;救濟。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明史·方逢時傳》:“兩人首尾共濟,邊境遂安?!?/td>
巷尾街頭指大街小巷。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一:“問:'如何是學(xué)人轉(zhuǎn)身處?'師日:'街頭巷尾。'”
掐頭去尾指事物只剩下中間的一部分;或指沒頭沒尾;看不清脈絡(luò)。也指去掉沒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蔣子龍《拜年》:“一個月趕上倆節(jié)日,掐頭去尾,一個月連半個月的活也干不上了!”
街頭巷尾指大街小巷。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太子道一禪師》:“曰:‘如何是學(xué)人轉(zhuǎn)身處?’師日:‘街頭巷尾?!?/td>
狗尾續(xù)貂貂尾不夠;就用狗尾來補充。貂:指古代皇帝侍從官員用作帽飾的貂尾。原諷刺所封官爵太濫;后比喻用次品續(xù)在珍品之后。多指后來續(xù)寫的文學(xué)作品不如原來的好。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8卷:“亂離以來,官爵過濫,封王作輔,狗尾續(xù)貂?!?/td>
尾生抱柱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后用以比喻堅守信約。《莊子 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td>
銜尾相隨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著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著一個,成單行前進(jìn)。《漢書·匈奴傳》:“如遇險阻,銜尾相隨?!?/td>
魚尾雁行謂兵輪行進(jìn)之隊列,一輪居中為首,其它輪船按人字形兩旁依次排列,狀如魚尾,又如雁陣。
斬頭去尾斬掉頭部,除去尾部。指將整體分割。也指剩下中間部分。葉劍英《偉大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由于我軍執(zhí)行了上述方針,華北敵人即被我軍斬頭去尾,一截一截地被各個殲滅?!?/td>
首尾狼狽狼狽:困頓窘迫。形容處境困頓窘迫,進(jìn)退兩難。《晉書·劉琨傳》:“自守則稽聰之誅,進(jìn)討則勒襲其后,進(jìn)退維谷,首尾狼狽?!?/td>
從頭到尾見“從頭至尾”。《朱子全書·孟子三》:“是金聲底,從頭到尾只是金聲;是玉聲底,從頭到尾只是玉聲;是絲竹之聲,從頭到尾只是絲竹之聲。”
露尾藏頭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元 張可久《點絳唇 翻歸去來辭》套曲:“早休官棄職,遠(yuǎn)紅塵是非,省藏頭露尾?!?/td>
首尾相衛(wèi)喻互相援救。《晉書·溫嶠傳》:“至于首啟戎行,不敢有辭,仆與仁公當(dāng)如常山之蛇,首尾相衛(wèi),又唇齒之喻也。”
從頭徹尾自始至終。宋 朱熹《答呂伯恭》:“不免索性說了,從頭徹尾只是此一個病根也?!?/td>
道頭知尾說個開頭就知道結(jié)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朱子語類》卷四九:“惟圣人道頭知尾,下學(xué)便上達(dá),若教學(xué)者,則須循其序也。”
跋胡疐尾比喻進(jìn)退兩難。《詩 豳風(fēng) 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td>
狐貍尾巴傳說狐貍能變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變。比喻壞人的本來面目或迷惑、欺騙人的罪證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 法云寺》:“孫巖娶妻三年,不脫衣而臥。巖私怪之,伺其睡,陰解其衣,有毛長三尺似野狐尾。巖懼而出之。妻臨去,將刀截巖發(fā)而走。鄰人逐之,變成一狐,追之不得。
首尾相繼前后連接不斷。《魏書·侯淵傳》:“時青州城人饋糧者首尾相繼?!?/td>
無頭無尾沒有線索;沒有來由。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三折:“這官司無頭無尾,那賊人難捉難拿?!?/td>
搖頭麰尾見“搖頭擺尾”。
有頭有尾既有開頭;又有結(jié)尾。形容做事有始有終;能堅持到底。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 公冶長》:“做得一章有頭有尾,與今之學(xué)者有頭無尾底不同?!?/td>
留尾巴比喻事情沒有干完,還有問題。
狗續(xù)貂尾見“狗尾續(xù)貂”。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張羅》:“殺人獻(xiàn)媚,情甘狗續(xù)貂尾?!?/td>
首尾受敵首尾:前后。前后受到敵人的夾攻。《周書·文帝紀(jì)》:“今逼以上命,悉令赴關(guān),悅躡其后,歡邀其前,首尾受敵,其勢危矣?!?/td>
魴魚赪尾《詩·周南·汝墳》:“魴魚赪尾,王室如毀?!泵珎鳎骸摆W,赤也;魚勞則尾赤?!敝祆浼瘋鳎骸棒櫸脖景锥癯?,則勞甚矣?!焙笠蛞孕稳萑死Э鄤诶?,負(fù)擔(dān)過重。《詩·周南·汝墳》:“魴魚赪尾,王室如燬。”毛傳:“赪,赤也;魚勞則尾赤?!敝祆浼瘋鳎骸棒櫸脖景锥癯啵瑒t勞甚矣。”
附驥尾附著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別人而成名。常作謙詞。漢 王褒《四子講德論》:“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td>
首尾不顧顧不了首尾了。指人豁出去了。
少頭缺尾比喻事物殘缺不全。
斷尾雄雞斷尾:斷去尾巴。雄雞因怕做祭祀的貢品而自殘其身。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或裝傻。宋·蘇軾《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
通首至尾從開始到結(jié)尾。猶言原原本本。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3回:“蕙娘將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說了一遍?!?/td>
曳尾涂中原意是與其位列卿相,受爵祿、刑罰的管束,不如隱居而安于貧賤。后也比喻在污濁的環(huán)境里茍且偷生。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瑣尾流離瑣尾:細(xì)小時美好;流離:梟的別名。梟細(xì)小時怪可愛,長大后卻非常丑惡。比喻處境由順利轉(zhuǎn)為艱難。《詩經(jīng)·邶風(fēng)·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td>
道頭會尾見“道頭知尾”。《五燈會元·芭蕉清禪師法嗣·承天辭確禪師》:“問:‘師唱誰家曲,宗風(fēng)嗣阿誰?’師曰:‘道頭會尾,舉意知心?!?/td>
刀頭燕尾喻筆鋒勁利。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工畫佛道,兼精番馬,筆鋒勁利,名刀頭燕尾?!?/td>
狗尾貂續(xù)見“狗尾續(xù)貂”。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尚有踴躍于前,懈弛于后,不得已而為狗尾貂續(xù)者亦有之?!?/td>
眉頭眼尾指眉眼間的神色。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61卷:“鄉(xiāng)原是個無骨肋底人,東倒西擂,東邊去取奉人,西邊去周全人,看人眉頭眼尾?!?/td>
擺尾搖頭擺動頭尾,形容喜悅或悠然自得的樣子。《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上卷:“只見麒麟迅速,獅子崢嶸,擺尾搖頭,山林迎接。”
虎尾春冰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尚書 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藏頭護(hù)尾原指書法的用筆筆力強勁。現(xiàn)指說話、做事躲躲閃閃,怕把真相全暴露出來。漢·蔡邕《九勢》:“藏頭護(hù)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