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邦的成語

有關(guān)邦的成語

有關(guān)邦的成語共收錄32個(gè)
成語 解釋 出處
經(jīng)邦論道指治理國家,談?wù)撝螄?。比喻位居高?/td>《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jīng)邦論道,自顧缺然?!?/td>
定國安邦邦:國家。治理和保衛(wèi)國家,使國家安定穩(wěn)固。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計(jì)》第三折:“枉了你揚(yáng)威耀武,盡忠歆節(jié),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qiáng)配鸞鳳?!?/td>
邦家之光邦:諸侯國;家:大夫的封地。指國家的光榮。《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tái)》:“樂只君子,邦家之光?!?/td>
安邦定國邦:古代諸侯的封國;后泛指國家。定:使安定。使國家安定、鞏固。元 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老將軍無陣云收,若題著安邦定國,受賞封侯。”
禮儀之邦禮儀:禮節(jié)和儀式;邦:國家。指講究禮節(jié)和儀式的國家。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最后的貴族》:“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現(xiàn)在卻連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見面,還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點(diǎn)文化也沒有?!?/td>
治郭安邦猶治國安邦。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間有古之長仆,亦有治郭安邦之功,救世保民之力,其形象概亦毀之,其意何也?”
論道經(jīng)邦研究治國之道,以經(jīng)營治理國家。《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燮理陰陽。”孔傳:“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論道,以經(jīng)緯國事。”
一言喪邦謂一句話可以亡國。《論語·子路》:“一言而喪邦,有諸?”《舊唐書·孫伏伽傳》:“周,隋之季,忠臣結(jié)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td>
邦國殄瘁邦國:國家;殄:盡,絕;瘁:病。形容國家病困,陷于絕境。《詩經(jīng)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治國安邦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元·無名氏《猿聽經(jīng)》第一折:“不能勾治國安邦朝帝闕,常只是披霜帶月似檐中?!?/td>
邦以民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認(rèn)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治國應(yīng)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尚書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興國安邦興:興盛;邦:國家。國家興盛安定。《林?!罚骸拔也粫缘卯?dāng)初為什么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了。”
民惟邦本惟:乃,是;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xùn),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安邦治國使國家安定太平。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薦賢舉善是吾心,安邦治國訪知音?!?/td>
唇齒之邦嘴唇與牙齒互相儲(chǔ)存依存。比喻雙方關(guān)系密切,利害與共。《三國志·魏志·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shì)故也?!?/td>
人亡邦瘁《詩·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國殄瘁?!泵珎鳎骸伴?,盡;瘁,病也。”鄭玄箋:“賢人皆言奔亡,則天下邦國,將盡困窮?!焙笠蛞浴叭送霭畲帷敝^賢者不在位,國家因而衰敗。《詩·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國殄瘁?!泵珎鳎骸伴澹M;瘁,病也?!编嵭{:“賢人皆言奔亡,則天下邦國,將盡困窮?!?/td>
濟(jì)世經(jīng)邦濟(jì):拯救,救助;邦:國家。拯救人世,治理國家。明·屠隆《彩毫記·知畿引退》:“此行指望濟(jì)世經(jīng)邦,誰想竟成畫餅。”
立業(yè)安邦建立國家,安定天下。同“立國安邦”。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賢用士,立業(yè)安邦,你是不知也?!?/td>
多難興邦邦:國家。國家多災(zāi)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lì)人民奮發(fā)圖強(qiáng),戰(zhàn)勝困難,使國家強(qiáng)盛起來。左丘明《左傳 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蚨嚯y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td>
民為邦本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春秋·魯·孔丘《論語·五子之歌》:“皇祖有訓(xùn),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td>
興邦立國邦:國家。建立和振興國家。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安排打鳳牢龍計(jì),準(zhǔn)備興邦立國機(jī)?!?/td>
入邦問俗見“入國問俗”。葉圣陶《席間》:“‘入邦問俗,古之道也?!魅顺湃说恼{(diào)子?!?/td>
懷寶迷邦懷寶:具有才德;迷邦:讓國家迷亂。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為國家效力。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經(jīng)邦緯國經(jīng)、緯:本指絲織物的縱線和橫線,引申為治理、規(guī)劃。邦:國家。指治理國家。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jīng)邦緯國必俟蕭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td>
懷道迷邦猶言懷寶迷邦。《晉書·董京傳》:“楚乃貽之書,勸以今堯舜之世,胡為懷道迷邦?!?/td>
濟(jì)世安邦濟(jì):拯救。邦:國家。拯救時(shí)世,安定國家。元·無名氏《九世同堂》第一折:“你學(xué)濟(jì)世安邦策,按六韜三略書?!?/td>
敦睦邦交敦睦:親厚和睦;邦:泛指國家。形容促使國家之間的關(guān)系親厚和睦。魯迅《“立此存照”(七)》:“但就大體而言,是極有益于敦睦邦交的?!?/td>
一言興邦謂一句話可以興國。《論語·子路》:“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唐·劉禹鍚《唐故相國李公集紀(jì)》:“古所謂一言興邦者,信哉!”
父母之邦指祖國。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td>
本固邦寧指人民安居樂業(yè)則國家太平。《書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笨讉鳎骸把匀司?dāng)固民以安國?!?/td>
立國安邦建立國家,安定天下。亦作“立業(yè)安邦”。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你看我立國安邦為相宰,那其間日轉(zhuǎn)千階,喜笑迎腮,掛印懸牌。”元·宮大用《七里灘》第一折:“自開基起運(yùn),立國安邦,坐籌帷幄,竭力疆場(chǎng)?!?/td>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邦:國家。指關(guān)鍵時(shí)刻一句話可以關(guān)系到國家的興或亡。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一言而興邦,有諸?……一言而喪邦,有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