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固的成語

有關(guān)固的成語

有關(guān)固的成語共收錄51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將奪固與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根深固本固:堅守。指根莖深厚牢固。《晉書·伏滔傳》:“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根深固本,傳之百世?!?/td>
固執(zhí)己見固:頑固;執(zhí):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宋史 陳宓傳》:“固執(zhí)己見,動失人心?!?/td>
根深蒂固蒂:瓜、果和莖、枝相連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礎(chǔ)牢固;不易動搖。先秦 李耳《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td>
固若金湯金:指金城;金屬鑄造的城墻;湯:指湯池開水一樣滾燙的護城河。堅固得像金城、湯池一樣。形容陣地或所守衛(wèi)的地方非常牢固。東漢 班固《漢書 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td>
磬石之固比喻不可動搖。
崤函之固比喻地勢十分險要。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td>
固執(zhí)不通固:頑固;執(zhí):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變通。李脃人《暴風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個固執(zhí)不通的吳翹胡子?!?/td>
負固不賓同“負固不服”。《宋書·武帝記中》:“自負固不賓,干紀放命,肆逆滔天,竊據(jù)萬里?!?/td>
擇善固執(zhí)固執(zhí):堅持不懈。對認為正確的事情就堅持執(zhí)行。上官鼎《陽光三疊》第29章:“擇善固執(zhí),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無根而固固:牢固。沒有根柢卻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礎(chǔ)。《管子·戒》:“管仲復(fù)于桓公曰:‘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根深本固指根基深厚牢固。《淮南子 泰族訓(xùn)》:“不大其棟,不能任重。重莫若國,棟莫若德。國主之有民也,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則本固,基美則上寧。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綱紀,治之儀表也?!?/td>
深根固柢柢:樹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動搖。比喻基礎(chǔ)穩(wěn)固,不容易動搖。先秦 李耳《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td>
固步自封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陳陳相因,固步自封,絲毫沒有改革求進步的意思。”
固執(zhí)成見見“固執(zhí)己見”。茅盾《子夜》九:“如果蓀甫一定要固執(zhí)成見,那就拉倒。”
君子固窮君子:有教養(yǎng)、有德行的人;固窮:安守貧窮。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jié)操。《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將取固予見“將奪固與”。《大宋宣和遺事》后集:“李綱輩勤王之師四集,且為將取固予之謀,才得許割三鎮(zhèn)詔書,且班師退去。”
磐石之固比喻堅固不可動搖。《晉書·陸機傳》:“裁其親疏之宜,使萬國相難,以成盤石之固。”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欲:打算;固:通“姑”,姑且;與:給予。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td>
根深柢固比喻基礎(chǔ)深厚,不容易動搖。韓非《韓非子 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td>
因其固然順著它本來的結(jié)構(gòu)。
頑固不化化:改變。堅持錯誤,不肯改悔。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從前在那府里,也做過一任知縣,地方上的百姓,極其頑固不化?!?/td>
固壁清野固壁,謂加固壁壘,使敵不易攻擊;清野,謂轉(zhuǎn)移人口、物資,使敵無所獲取。這是對付優(yōu)勢入侵敵人的一種策略。《北齊書·李渾傳》:“社客(崔社客)宿將多謀,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td>
固守成規(guī)成規(guī):現(xiàn)成的規(guī)矩、制度。指思想固執(zhí)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鄧小平《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我們過去固守成規(guī),關(guān)起門來搞建設(shè),搞了好多年,導(dǎo)致的結(jié)果不好?!?/td>
深根固蒂同“深根固柢”。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喬道清法敗奔走,若放他進城,便深根固蒂。”
神完守固神:精神;完:完美;守:操守。精神飽滿,堅持操守。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茍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yīng)于心,不挫于氣,財神完而守固。”
深閉固拒形容堅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清 魏源《擬進呈<元史新編>序》:“以金匱石室進呈乙覽之書而視同陰謀,深閉固拒?!?/td>
根結(jié)盤固比喻關(guān)系錯綜牢固。《續(xù)資治通鑒·宋欽宗靖康元年》:“根結(jié)盤固,牢不可脫?!?/td>
頑固堡壘比喻頑固不化的人。
深溝固壘猶深溝高壘。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回:“我兵兼程而進,疲勞未息,宜深溝固壘,待諸侯兵集,然后合攻。”
深閉固距緊緊閉關(guān),堅決抵制。東漢·班固《漢書·楚元王傳》:“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余道,絕滅微學(xué)?!?/td>
名我固當叫我這個名字實在很恰當。
金湯之固像金城湯池那樣牢不可破。明·張岱《龍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賴有金湯之固?!?/td>
深壁固壘猶深溝高壘。《晉書·蔡豹傳》:“宜頓兵所在,深壁固壘,至秋不了,乃進大軍?!?/td>
負固不服依恃險阻而不臣服。《周禮夏官大司馬》:“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编嵭ⅲ骸柏?,猶恃也,固,險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td>
擁兵自固擁有掌握軍隊的權(quán)力,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唐·李延壽《北史·齊本紀上》:“書至,無點,景不至。又聞神武疾,遂擁兵自固?!?/td>
根深固蒂蒂:指瓜、果、莖、枝相連處。比喻基礎(chǔ)深厚,不容易動搖。《明史·楊繼成傳》:“連路蟠結(jié),根深固蒂,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td>
本固枝榮主干強固,枝葉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礎(chǔ)鞏固了,其他部分才能發(fā)展。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一回:“也有書寫‘陶朱事業(yè)’及‘本固枝榮’等字,下款俱是士、農(nóng)、工、商有名之人?!?/td>
嬰城固守嬰:圍繞;嬰城:據(jù)城。據(jù)守城池牢固設(shè)防。東漢·班固《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td>
深扃固鑰把門窗關(guān)緊鎖嚴。比喻把事物的真相隱藏起來而不使之外露。明·唐順之《永州祭柳子厚文》:“竊惟山川之與人文,同于擅天地之靈秘,顧若有神物愛惜乎其間,深扃固鑰而不輕以示?!?/td>
確固不拔見“確乎不拔”。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六》:“因他們都有確固不拔的自信,所以決不會理會偶像保護者的嘲罵。”
覆盂之固覆:倒置;盂:圓口器皿;固:堅固。像倒置的盂一樣安穩(wěn)。比喻十分穩(wěn)固,不可動搖。宋·王禹偁《擬留侯與四皓書》:“既而革秦之暴,篡堯之緒,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風?!?/td>
本固邦寧指人民安居樂業(yè)則國家太平。《書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笨讉鳎骸把匀司敼堂褚园矅??!?/td>
根牢蒂固根基牢固。《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從來說‘臘雪培元氣’,把麥根培植得根牢蒂固?!?/td>
深根固本同“深根固柢”。《三國志·吳志·陸瑁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亙之時,率須深根固本,愛力惜費?!?《晉書·文苑傳·伏滔》:“令之有漸,軌之有度,寵之有節(jié),權(quán)不外授,威不下黷,所以杜其萌際,深根固本,傳之百世。”
理固當然理:道理;當然:應(yīng)該這樣。按道理應(yīng)當這樣。宋·蘇軾《始皇論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當然?!?/td>
負固不悛負固:依仗地勢險固;悛:改悔。倚恃險阻而不臣服。《全相秦并六國平話》下卷:“若負固不悛,執(zhí)迷不返,則命將遣師剿平諸國?!?/td>
推亡固存推翻行亡道之國,鞏固行存道之邦。《尚書·湯誓》:“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td>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發(fā)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xiàn),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發(fā)生發(fā)展的,是無法改變的。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十九回:“看官們有所未知,從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盤石之固比喻堅固不可動搖。《晉書·陸機傳》:“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親疏之宜,使萬國相難,以成盤石之固。”
持祿固寵祿:薪俸;寵:寵愛。保住俸祿職位鞏固寵信。指大臣不行正道。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本朝雜記》:“世稱太學(xué)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無持祿固寵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議?!?/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