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丹書鐵契 | 丹書:用朱砂寫字;鐵契:用鐵制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yōu)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 《漢書·高帝紀(jì)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
默契神會 | 謂從意識深處默默領(lǐng)會和揣摩事物所蘊(yùn)含的精神氣韻。 |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敘論·論氣韻非師》:“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復(fù)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td> |
死生契闊 | 契闊:久別的情懷。指生死離合。 | 《詩經(jīng)·邶風(fēng)·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td> |
同窗契友 | 同窗:同學(xué);契:意氣相合。老同學(xué),好朋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瑜告眾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td> |
忘形之契 | 不拘身分、形跡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 舊題宋 尤袤《全唐詩話 韋丹》:“丹與東林靈澈上人為忘形之契,丹嘗為《思?xì)w》絕句以寄澈?!?/td> |
忘年之契 | 即不拘年歲行輩產(chǎn)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 唐 顏真卿《孫逖文集序》:“十五時,相國齊公崔日用試《土火爐賦》,公雅思遒麗,援翰立成,齊公駭之,約忘年之契?!?/td> |
金蘭契友 | 金蘭:指友情投合,交誼深;契:投合;契友:情投意合的朋友。泛指結(jié)拜兄弟 | 《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td> |
情投契合 | 同“情投意合”。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兩下挑燈對坐,彼此傾心吐膽,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為至交?!?/td> |
契合金蘭 | 契合:投合。金蘭:指朋友間相處信誠。形容朋友間意氣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蘭”。 | 明·汪廷訥《獅吼記·賞春》:“自合與老爺情投膠漆,契合金蘭。” |
至交契友 | 至:極,最;契:投合。交誼最深而又情投意合的朋友。 | 元·馬致遠(yuǎn)《青衫淚》第三折:“我想此處司馬白樂天,及某至交契友,不免上岸探望他一遭?!?/td> |
金蘭之契 | 金:黃金。蘭:香草。契:投合。指情投意合的朋友。也指結(jié)拜弟兄。 | 《周易 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td> |
契船求劍 |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 | 語本《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契若金蘭 |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td> |
同符合契 |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術(shù)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裴松之注引《吳歷》:“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td> |
道同契合 | 猶言道合志同。 | 晉·陸云《失題》詩:“道同契合,體異心并?!?/td> |
逾繩越契 | ①謂在結(jié)繩、書契之前沒有文字。繩、契指結(jié)繩、書契。②引申指不通文字。 | 《后漢書·班固傳下》:“逾繩越契,寂寥而亡詔者,《系》不得而綴也?!?/td> |
神會心契 | 會:領(lǐng)會,理解;契:投合?;ハ嘀g,內(nèi)心理解并相投合。 | 《宣和書譜·行書·王安石》:“而京師神會心契,得之于心,應(yīng)之于手,可與方駕?!?/td> |
水乳之契 | 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結(jié)合十分緊密。 |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至伏肘腋之間,而為心腹之大患,托水乳之契,而藏鈞距之深謀,則不知者或多矣?!?/td> |
針芥之契 | 同“針芥相投”。 | 楊樹達(dá)《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跋劉武仲魯田兄弟手書詩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針芥之契,屬為題記?!?/td> |
同心協(xié)契 | 契:投合。齊心協(xié)力。 | 《南史·宋紀(jì)·武帝》:“同心協(xié)契,所在蜂起,即日斬偽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
一夔一契 | 夔契都是舜時賢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輔。 | 宋·石介《慶歷圣德頌》詩:“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實賚予,予其敢忽?!彼巍し皆馈吨裣隆吩姡骸耙毁缫黄醺豆龋乘城鹑缥液?。” |
同力協(xié)契 | 猶言同心協(xié)力。 | 《南史·宋紀(jì)·武帝》:“同力協(xié)契,所在蜂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