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刮的成語

有關(guān)刮的成語

有關(guān)刮的成語共收錄27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進步,當(dāng)另眼相看。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td>
刮目相看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td>
金篦刮目比喻翻然醒悟。梁啟超《讀〈日本書目志〉書后》:“然今及鐵艦之未來功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緩也?!?/td>
刮骨去毒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徹底醫(yī)治。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三國志·蜀志·關(guān)羽傳》:“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dāng)破肩作創(chuàng),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td>
吞刀刮腸比喻決心改過自新。《南史 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td>
刮刮雜雜形容火勢旺盛的樣子。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林沖跳起身來,就壁縫里看時,只見草料場里火起,刮刮雜雜地?zé)??!?/td>
掃鍋刮灶謂傾其所有。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們已經(jīng)是掃鍋刮灶的都拿了出來,不瞞你說,家里連一塊錢都不剩了?!?/td>
熬腸刮肚謂從事飲食方面盡力節(jié)儉。陳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鍋碗一擔(dān)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戶,靠兩只手苦,可憐,熬腸刮肚的,買了這幾畝田?!?/td>
刮毛龜背刮:用鋒刃平削。從烏龜背上刮下毛。比喻事情很難成功宋·蘇軾《東坡》:“刮毛龜背上,何時得成氈?”
刮腸洗胃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td>
刮目相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地皮比喻貪官污吏千方百計地搜刮人民的財產(chǎn)。《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饑死,刺史不棄毫發(fā)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一塌刮子總共加在一起。毛澤東《評國民黨對戰(zhàn)爭責(zé)任問題的幾種咎案》:“他不是如同蔣介石那樣,將戰(zhàn)爭責(zé)任一塌刮子推到共產(chǎn)黨身上。”
黃皮刮瘦形容面黃肌瘦的樣子。余辰《蠶》:“一天過去了,蠶完全絕食啦,一個個餓得黃皮刮瘦,眼看就要死了?!?/td>
搜腸刮肚比喻絞盡腦汁;苦思苦想。明 馮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個家搜腸刮肚,不知饑,不知渴,只覺得口內(nèi)生煙?!?/td>
掃田刮地掃:清除;刮:用鋒刃手削。指干零雜農(nóng)活。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我寧可與你家擔(dān)水運漿,掃田刮地,做個傭工。”
刮地以去刮:搜刮。形容貪官污吏大肆搜刮民財。《新唐書·程鏵傳》:“軍中怒曰:‘馬瘠士饑死,刺史不棄毫發(fā)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刮目而視刮目:擦拭眼睛,指去掉老看法。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去看待。李脃人《暴風(fēng)雨前》第五部分:“田老兄那么親切的拍著他的膀膊道:‘士三日不見,當(dāng)刮目而視,吾子有焉!’”
刮骨吸髓刮開骨頭來吸骨髓。比喻剝削壓迫極其殘酷。
黃皮刮廋形容面黃肌瘦的樣子。余辰《蠶》六:“一天過去了,蠶完全絕食啦,一個個餓得黃皮刮廋,眼看就要死了?!?/td>
刮腹湔腸刮:用鋒刃平削;湔:洗。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6回:“不曉要怎樣改頭換面,刮腹湔腸,才能博得美人歡心?!?/td>
刮骨抽筋喻極力搜刮、榨取民財。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四:“清室二百七十余年間的統(tǒng)治在官場中已經(jīng)凝集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貪婪惡習(xí)。一般的官府均以貪贓枉法為能,在上的鬻爵收賄,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衛(wèi)’,讓你受苦的民間硬是呼天無路,吁地?zé)o門。”
刮野掃地大風(fēng)吹掃野地。喻殺獲無余。《文選·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掃地?!崩钌谱ⅲ骸把詺@皆盡,野地似乎掃刮也?!?/td>
刮目相見見“刮目相待”。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xué)校長之演說》:“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shù)載,諸君較昔當(dāng)必長足之進步矣?!?/td>
刮垢磨痕滌除污垢,磨除傷痕。喻仔細(xì)琢磨,精益求精。唐·孫樵《與高錫望書》:“貴文則喪質(zhì),近質(zhì)則太禿,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td>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顯光輝。也比喻仔細(xì)琢磨。唐 韓愈《勸學(xué)解》:“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