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4回:“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td> |
咽苦吐甘 | 指母親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嬰兒。形容母愛之深。 | 《舊唐書 禮儀志七》:“子之于母,慈愛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濕,咽苦吐甘,生養(yǎng)勞瘁,恩斯極矣?!?/td> |
噎噎咽咽 | 斷斷續(xù)續(xù)的哽咽聲。 | |
細(xì)嚼慢咽 | 慢慢地吃東西。引申慢慢去體味。 | 浩然《艷陽天》第140章:“那匹剛剛病好的騾子,胃口準(zhǔn)是還不開,看它那種細(xì)嚼慢咽的樣子?!?/td> |
扼襟控咽 | 比喻據(jù)守險要之地。 | 宋·周邦彥《汴都賦》:“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為金湯,役諸侯為奴隸?!?/td> |
狼飡虎咽 | 見“狼餐虎咽”。 | |
哽哽咽咽 | 不能痛快的出聲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三個酒至數(shù)杯,正說些閑話,較量些槍法,說得入港,只聽得隔壁閣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td> |
狼餐虎咽 | 見“狼餐虎咽”。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二回:“[行者]迎著里面燈光,仔細(xì)觀看。只見那大小群妖,一個個狼餐虎咽,正都吃東西哩?!?/td> |
哽咽難言 | 不能痛快的說出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襲人哽咽難言。寶玉生恐襲人真告訴出來?!?/td> |
食不下咽 | 食物雖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憂心忡忡,不思飲食。 | 唐 韓愈《張中丞傳后敘》:“霽云(南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 |
虎咽狼吞 | 咽: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你看八戒放開食嗓,真?zhèn)€是虎咽狼吞,將一笑果菜之類,吃得罄盡。” |
馬咽車闐 | 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 清·蔣仁錫《燕京上元竹枝詞》:“馬咽車闐拉雜聲,火光照火月光明。” |
餐風(fēng)咽露 |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青天白日》:“餐風(fēng)咽露,跋涉奔波。” |
狼飧虎咽 | 亦作“狼餐虎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人自來吃酒,主人安排些雞、豚、牛、羊肉來做下酒。須臾之間,狼饗虎咽,算來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傾盡了六七壇的酒?!?/td> |
嗚嗚咽咽 | 指人傷心哽泣的聲音。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看看漸近灘頭,只聽是水面上嗚嗚咽咽吹將起來?!?/td> |
氣咽聲絲 | 咽:阻塞。呼吸困難,聲音細(xì)微。形容極度虛弱。 |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打的你氣咽聲絲。” |
祝咽祝哽 | 同“祝哽祝噎”。 | 《尚書大傳》卷五:“卜筮巫醫(yī)御于前,祝咽祝哽以食?!?/td> |
虎咽狼餐 | 咽: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元·無名氏《耍孩兒·拘刷行院》:“虎咽狼餐勝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
咽喉要地 | 一種軍事地理形勢。指軍事上像咽喉一樣十分要害的地方。 | |
咽苦吞甘 | 猶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 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三折:“想著我咽苦吞甘,十月懷耽,乳哺三年?!?/td> |
吞言咽理 | 指不敢聲張和申辯。 | 《南史·王藻傳》:“其人雖眾,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無敢論訴?!?/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