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妄的成語

有關妄的成語

有關妄的成語共收錄47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妄自尊大過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過分地;尊:高貴。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td>
無妄之災無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災禍或平白無故受到的損害、牽連。《周易 無妄》:“六三,無妄之災?;蛳抵?,行人之得,邑人之災?!?/td>
誕妄不經(jīng)荒誕虛妄,不合常理。明 沈德符《野獲編 釋道 夷僧行法》:“按驥上此疏時,思任發(fā)已逃去不獲,乃為誕妄不經(jīng)之語?!?/td>
膽大妄為妄:胡亂。無所顧忌地胡作非為。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說他擅賣礦產(chǎn),膽大妄為,請旨拿交刑部治罪?!?/td>
輕舉妄動輕:輕率;妄:胡亂;任意。不經(jīng)慎重考慮;輕率任意地行動。先秦 韓非《韓非子 解老》:“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赦不妄下赦:赦令;妄:胡亂。不胡亂下達赦令。形容賞罰嚴明。晉·常璩《華陽國志·劉后主傳》:“故亮時,軍旅屬興,赦不妄下也?!?/td>
言十妄九形容說話虛妄不實。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折:“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td>
目不妄視妄:胡亂。不隨便亂看。形容遵守禮制。《仙傳拾遺·楊通幽》:“護氣希言,目不妄視,絕聲利,遠囂塵,則可以凌三屆,登太清矣?!?/td>
無妄之禍猶無妄之災。指平白無故受到的災禍或損害。《戰(zhàn)國策 楚策四》:“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以事無妄之主,安不有無妄之人乎?!薄稌x書 戴若思傳》:”自頃國遭無妄之禍,社稷有綴旒之危?!?/td>
狂妄自大狂妄:極端的自高自大??裢谅?;自以為了不起。《舊唐書 皇甫镈傳》:“執(zhí)誼,叔文乘時多僻,而欲斡運六合,斟酌萬幾;……何狂妄之甚也?!?/td>
無妄之福不期望獲得而得到的幸福。《戰(zhàn)國策 楚策四》:“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以事無妄之主,安不有無妄之人乎。”
妄言妄聽妄:不實。說得人隨便說,聽的人隨便聽,都不認真看待。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td>
恣意妄行恣意:任意,隨意;妄行:胡作非為。隨心所欲,胡作非為。《漢書 杜周傳》:“曲陽侯要前為三公輔政,知趙昭儀殺皇子,不輒白奏,反與趙氏比周,恣意妄行?!?/td>
妄言則亂妄:胡亂。胡言亂語就會出亂子。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天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夫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td>
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妄:過分地;菲薄:小看;輕視。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肆意妄為妄:胡亂,非分的,出了常規(guī)的。妄為:胡作非為。指不顧一切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作非為。亦作“肆意妄行”。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0回:“故令天媳管束,督做女工之事,非縱之使毫無忌憚,肆意妄為也?!?/td>
姿意妄為任意胡作非為,常指極端地固執(zhí)己見和偏愛自己的習慣,常含有一種幾乎難以抑制的反復無常的意味。
癡心妄想癡:呆;傻;癡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種事物;妄:荒唐;胡亂;不切實際。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著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事情。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癡心妄想,時刻難過?!?/td>
姑妄聽之姑:姑且;妄:隨便。姑且隨便聽聽;不一定就相信。莊周《莊子 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
妄口巴舌比喻胡言亂語。有時也指造謠污蔑。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還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這樣惡誓么?”
無知妄說妄說:胡說。缺乏知識,隨意瞎說。毛澤東《“農(nóng)村調(diào)查”序言》:“因為這種議論或批評,沒有經(jīng)過周密調(diào)查,不過是無知妄說?!?/td>
瞽言妄舉隨便亂說,輕率行動?!稌x書·摯虞傳》:“臣生長篳門,不逮異物,雖有賢才,所未接識,不敢瞽言妄舉,無以疇答圣問。”《晉書·摯虞傳》:“臣生長篳門,不逮異物,雖有賢才,所未接識,不敢瞽言妄舉,無以疇答圣問?!?/td>
鐫空妄實猶言憑空穿鑿,不切實際。宋·曾敏行《獨酷雜志》:“切不可閉門合目,作鐫空妄實之想也?!?/td>
妄下雌黃胡亂涂改文字。雌黃:古人抄書校書時涂改文字用的顏料。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校定書籍,亦何容易?自揚雄劉向方稱此職耳。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td>
言狂意妄妄:胡亂。說話放肆,思想狂妄。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杜少陵》:“歜上書之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賜鑊樵全生,棄逐嶺表?!?/td>
無妄之憂平白無故遭災的憂慮。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td>
真實無妄妄:荒誕、荒謬。形容真實可靠,絕不荒謬。西漢·戴圣《禮記·中庸》:“誠者天之道也。”朱熹集句:“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td>
逞性妄為由著性子胡來。也指壞人任意干壞事。魯迅《紀念劉和珍君》:“楊蔭榆發(fā)表過一個‘須知學校猶家庭’的怪論。意思是說,學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長就是家長,有權逞性妄為?!?/td>
私心妄念私:利己;妄:虛妄,不實。為個人利益打算的種種想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4回:“心里并不曾有一毫私心妄念,不知此中怎的便如萬馬奔馳一般,早跳下炕來了?!?/td>
禍不妄至妄:胡亂。禍患不會無緣無故而來。西漢·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雖然,禍不妄至,福無徒來。”
姑妄言之姑:姑且;妄:隨便。姑且隨便說說;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謙之辭。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td>
妄言妄語妄:虛妄,不真實。指胡言亂語。
無知妄作缺乏知識、不明事理而胡為。春秋·魯·孔丘《論語·八》:“奚取于三家之堂?!彼巍ぶ祆浼ⅲ骸白I其無知妄作,以取譖竊之罪?!?/td>
肆意妄行肆意:任意。毫無顧忌地胡作非為。《五代史演義·自序》:“其狡且羯者,挾詐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則肆意妄行?!?/td>
游思妄想猶言胡思亂想。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三卷:“翰林當下別了老尼,到靜室中。游思妄想,過了一夜?!?/td>
恣意妄為任意胡作非為。恣意:任意;隨意;妄為:胡作非為。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20回:“吳主皓自改元建制,至鳳凰元年,恣意妄為,窮兵屯戍,上下無不嗟怨?!?/td>
謬妄無稽極端錯誤,毫無根據(jù)。明·張居正《葬地論》:“今之言相地卜兆者,皆叔季覬之私,謬妄無稽之論也?!?/td>
貪心妄想妄想:指不能實現(xiàn)的打算。一心貪求著無法實現(xiàn)的事情。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升仙記·設計害愈>》:“我看你人生在世不久長,貪心妄想何時用。”
妄自尊崇妄:過分地;尊:高貴。過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
癡思妄想妄:胡亂,虛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門心思想著無法實現(xiàn)的事情。洪深《飛將軍》:“我不免癡思妄想——假如有一天我能當面碰見,親眼看見這些立功的勇敢的空軍戰(zhàn)士,那該是多么大的滿足和興奮呢!”
妄談禍福無根據(jù)地預言禍福之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25回:“至于那一種妄談禍福的,就要不得。”
愚妄無知形容非常愚笨,糊涂,又沒有知識。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所看見的只是目前的利祿,個人的勢位,而又愚妄無知,輕舉盲動?!?/td>
燕石妄珍妄視無用之物為珍寶。唐·劉知幾《史通·人物》:“若愚智畢載,妍媸靡擇,此則燕石妄珍,齊竽混吹者矣!”
遁天妄行謂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胡作非為。南朝·宋·宗炳《明佛論》:“皆違理謬感,遁天妄行,彌非真有矣?!?/td>
瓷意妄為任意干壞事。
妄塵而拜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tài)。
妄生穿鑿妄:胡亂地。指胡亂地去穿鑿附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世傳不真,妄生穿鑿,唯按此行之,乃見其驗?!?/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