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八音迭奏 |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tǒng)稱;迭: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面盛大。 | 《晉書 樂志下》:“八音迭奏,雅樂并作。” |
先斬后奏 | 斬:殺頭;奏:臣子向皇帝陳述或請示報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后再報告帝王?,F(xiàn)比喻未經(jīng)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后再向上級報告。 | 《新五代史 梁臣傳 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白珍曰:‘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后白?!?/td> |
指奏相反 | 指奏:旨趣。旨趣相反,各執(zhí)己見 | 西漢·劉安《淮南子·齊俗》:“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體也?!?/td> |
計日奏功 | 可以數(shù)日子看到功效。謂成功極快。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89回:“此乃陛下洪福齊天,得此大帥,可計日奏功,以安社稷者也?!?/td> |
朝奏夕召 | 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 見“朝奏暮召”。 |
曲終奏雅 | 樂曲到終結(jié)處奏出了典雅純正的樂音。后比喻文章或藝術(shù)表演在結(jié)尾處特別精采。也比喻結(jié)局很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論》:“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fēng)一,猶聘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
朝奏暮召 | 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 語出《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捍主父偃呴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 |
管弦繁奏 | 管:管樂器;弦:弦樂器。管樂和弦樂合奏。形容聲音繁雜 | 《晉書·庾亮傳》:“管弦繁奏。夔先聆其音?!?/td> |
野人奏曝 | 比喻微薄的貢獻(xiàn)。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楊朱》:“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td> |
鸞鳴鳳奏 | 彈奏演唱的美稱。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心事多違,彼此郁郁,鸞鳴鳳奏,久矣不聞?!?/td> |
鐘儀楚奏 | 鐘儀:春秋時楚國的樂官,被晉國俘虜,晉侯叫他操琴,他奏的仍舊是楚國的音樂。比喻思念故國、懷念鄉(xiāng)土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九年》:“文子曰:‘楚囚,君子也一樂操土風(fēng),不忘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