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角巾素服 | |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dāng)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币庵^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dāng)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td> |
綸巾羽扇 | 頭戴綸巾,手持羽扇。形容飄逸瀟灑或儒雅風(fēng)流的風(fēng)度。 | 唐 呂巖《雨中花》詞:“岳陽樓上,綸巾羽扇,誰識(shí)天人?!?/td> |
巾幗英雄 | 巾幗:古代婦女用的頭巾和發(fā)飾;為婦女的代稱。女性中的英雄。 | 《晉書》:“亮遺懿巾幗婦人之飾以辱之?!?/td> |
角巾私第 | 脫掉官服,戴上頭巾,居住在私宅。指閑居不仕。 | 《晉書 王濬傳》:“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吳之事?!?/td> |
羽扇綸巾 |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tài)度從容。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qiáng)虜灰飛煙滅。” |
巾幗須眉 |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fā)飾,后借指婦女。須眉:胡須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具有男子漢氣慨的女子。 | 清 曾樸《孽?;ā返?4回:“容貌雖說不得美麗,卻氣概豐富,倜儻不群,有巾幗須眉之號(hào)。” |
葛巾布袍 | 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戴葛布頭巾穿粗布衣服。指隱士或道士的服飾。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干葛巾布袍,駕一只小舟,徑到周瑜寨中。” |
巾幗豪杰 |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fā)飾,代指婦女。豪杰:指才能出眾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原來這就是十三妹姑娘。我尹其明今日無意中見著這位脂粉英雄,巾幗豪杰,真是人生快事!” |
雨巾風(fēng)帽 | 遮蔽風(fēng)雨的頭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 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園感舊》詞:“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風(fēng)帽。”宋·陳三聘《夢(mèng)玉人引》詞:“雨巾風(fēng)帽,昔追游、誰念舊蹤跡。” |
須眉巾幗 | 須眉:男子;巾幗:女子。稱女子而有丈夫氣概者。 | 柳亞子《長松山房歌》:“放毫誰寫長松圖?須眉巾幗南海何?!?/td> |
方巾闊服 | 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軟帽。方形帽子,寬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儒生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8回:“正說得熱鬧,街上又遇著兩個(gè)方巾闊服的?!?/td> |
巾幗奇才 |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fā)飾,后借指婦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據(jù)這景象,豈但是一二閨秀,只怕盡是巾幗奇才哩!” |
侍執(zhí)巾櫛 | 巾櫛:手巾和梳子。拿著毛巾、梳子侍侯。形容妻妾服侍夫君。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zhí)巾櫛,以固子也。” |
巾幗丈夫 |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fā)飾,后借指婦女。有大丈夫氣慨的女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你要算個(gè)智、仁、勇三者兼?zhèn)涞慕韼秸煞??!?/td> |
侍執(zhí)巾節(jié) | 拿著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 |
柴車幅巾 | 柴車:粗劣的車;幅巾:一種儒雅的裝束。坐著柴車,幅巾束首。指人的作風(fēng)儉樸。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韓康傳》:“亭長以韓微君當(dāng)過,方發(fā)人牛修道橋,及見康柴車幅巾,以為田叟也?!?/td> |
葛巾野服 | 葛巾:用葛布縫制的頭巾。戴葛布頭巾,穿鄉(xiāng)野粗布衣服。指隱士或道士的服飾。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這國能葛巾野服,扮作了道童模樣?!?/td> |
方巾長袍 | 方形頭巾,長袍子。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儒生 | 魯迅《病后雜談之余》:“國畫呢,方巾長袍,或短褐椎髻,從沒有見過一條我所記得的辮子?!?/td> |
巾國英雄 | 巾國:即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fā)飾,后借指婦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幗英雄”。 | 范克明《張學(xué)良傳·郭松齡》:“原來,是由于有超人膽識(shí),被譽(yù)為‘巾國英雄’的韓淑秀‘不顧風(fēng)險(xiǎn),冒死攔截刑車,陳述郭松齡是他的未婚夫,歸奉完婚,根本沒有參加革命黨的事,因此郭才未遭殺害’并應(yīng)聘當(dāng)了張作霖的教訓(xùn)隊(duì)的教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