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拉拉扯扯 | 原指人和人之間的一種推拉動作。比喻不干脆;不痛快?,F(xiàn)在常用來形容拉私人關(guān)系的不正之風(fēng)。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黛玉將手一摔道:‘誰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還這么涎皮賴臉的。’” |
七搭八扯 | 同“七搭八搭”。 |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qū)懳恼聽繌?qiáng)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qiáng)別人聽從自己。 | 曹禺《日出》第四幕:“福升生拉活扯地將黃省三向外拖?!?/td> |
胡支扯葉 | 見“胡枝扯葉”。 | |
橫拖倒扯 | 猶橫拖倒拽。 | 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五回:“張千、李萬見焦員外來問,不由分說,橫拖倒扯捉進(jìn)府門?!泵鳌ば煳肌队⒘覀鳌返谑兀骸埃垡蚕龋菡l知身子一側(cè),側(cè)下馬來,湊巧腳鐙纏住了一只腳,被馬橫拖倒扯?!?/td>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開張揚(yáng)。 |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來考工廠,考不上怎樣回下堡村蛤蟆灘呢?” |
東扯西拉 | 形容說話離題,沒有中心。 | 《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三回:“制臺問了幾句話,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沒有露出馬腳?!?/td> |
東扯西拽 | 謂事情互相糾纏。猶言拆東補(bǔ)西。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
拉三扯四 | 指談話或議論牽扯無關(guān)的人或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說,犯不著拉三扯四的。” |
胡拉亂扯 | 見“胡拉混扯”。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58回:“我雖然不幸吃了這碗飯,然而始終只有一個客,自問和那胡拉亂扯的還不同。” |
扯鼓奪旗 | 形容作戰(zhàn)勇敢。 | 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統(tǒng)雄兵劈面相持,驅(qū)貔虎扯鼓奪旗?!?/td> |
胡謅亂扯 | 胡謅八扯。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9回:“獨(dú)眼窩翻譯官胡謅亂扯地對楊徳說:‘皇軍掃蕩興縣,大大的勝利!’” |
東拉西扯 | 拉、扯:閑談。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不緊扣中心議題。 | 清 曹雪芹《紅樓夢》:“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
七拉八扯 | ①謂漫無邊際地閑談。②謂亂拉來一大堆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二回:“我便和他七拉八扯的先談起來,喜得他談鋒極好,和他談?wù)?,倒大可以解悶?!?/td> |
扯纖拉煙 | 猶扯篷拉纖。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回:“晁書、晁鳳也只道胡旦的外公,不過在京中扯纖拉煙,尋常門戶罷了?!?/td> |
胡枝扯葉 | 亦作“胡支扯葉”。東拉西扯,不著邊際。 | 《金瓶梅詞話》第三七回:“瓶兒道:‘你這老貨偏有這些胡枝扯葉的。你明日不來,我和你答話?!?/td> |
扯篷拉纖 | 指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螢槿舜楹匣蛘f情而從中取利的行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5回:“鳳姐又道:‘我比不得他們扯篷拉纖的圖銀子?!?/td> |
扯空砑光 | 扯空:說假話。砑光:紙及布匹用石頭磨光,使發(fā)光澤,叫“砑光”;比喻沾別人光。指花言巧語,騙人錢財。 | 清·艾衲居士《豆棚閑話》第十則:“那一帶沿河臨水住的,俱是靠著虎丘山上,養(yǎng)活不知多多少少扯空砑光的人?!?/td> |
罵天扯地 | 見“罵天咒地”。 | 梁斌《播火記》:“李德才跟著老山頭走回西鎖井,一進(jìn)馮家大院,聽得馮大奶奶在內(nèi)宅罵天扯地,正在吵鬧?!?/td> |
扯順風(fēng)旗 | 形容隨風(fēng)擺動,順勢迎合,奉承別人。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五回:“每到一處先替他向人報告,說這位就是唐觀察;有些扯順風(fēng)旗的,亦就一口一聲的觀察。” |
挦綿扯絮 | 形容下大雪。 |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恰便似粉妝成殿閣樓臺,有如那挦綿扯絮隨風(fēng)灑?!?/td> |
胡謅八扯 | 胡扯瞎說。 | |
挦章扯句 | 尋求、摘取某些片斷詞句。 | 清·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二書》:“挦章扯句……是又不知古人模擬之法?!?/td> |
驚風(fēng)扯火 | 形容大驚小怪,自相驚擾。 | 沙汀《在祠堂里》:“總是驚風(fēng)扯火的!請問,搜查也搜查了,他還會把那個抓起來去槍斃么?不會的?!?/td> |
扯扯拽拽 | 拉扯,用力拉,也指推推拉拉。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便有許多王孫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車,自己不肯去。一回兒又有盜賊劫他,持刀執(zhí)棍的逼勒。” |
急扯白臉 | 心里著急,臉色難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 老舍《離婚》六:“她把氣咽下去,丈夫是好意,可是,何必那么急扯白臉的呀!” |
東挦西扯 | 指到處張羅。 |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qiáng)支持之事,東挦西扯,憂苦莫當(dāng)?!?/td> |
搓綿扯絮 | 搓:手相摩;綿:絲綿;絮:棉絮。搓揉絲綿,撕扯棉絮。形容大雪紛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原來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下得將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 |
順風(fēng)扯旗 | 順;趨向同一方向。順著風(fēng)向扯起旗子。比喻因勢乘便行事。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6章:“一塊濃黒的云彩,順風(fēng)扯旗地從西北方向飛過來?!?/td> |
牽三扯四 | 牽:牽連;扯:拉。牽扯其他的事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罷,罷,罷。你不能拿了金鳳來,不必牽三扯四亂嚷。我也不要那鳳了。” |
東扯葫蘆西扯瓢 | 說話東扯西拉。 | 柯藍(lán)《瀏河十八彎》:“你少東扯葫蘆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發(fā)癲,想起去查賬了?!?/td> |
生拉活扯 | 生:生硬。比喻牽強(qiáng)附會。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張金龍帶著人,把小梅生拉活扯的弄回去了?!?/td> |
殺雞扯脖 | 形容心里著急、發(fā)誓、賭咒的神態(tài)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1回:“跪在地上,殺雞扯脖,口里姐姐長姐姐短。” |
順風(fēng)扯帆 | 比喻順應(yīng)趨勢辦事。 | 克非《春潮急》:“把禍?zhǔn)氯频剿@個小‘先鋒’腦殼上,又聽李克口氣,分明曉得了他們背后的陰謀知道不趕快順風(fēng)扯帆不行?!?/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