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從俗浮沉 |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
虛文浮禮 | 沒有意義的,表面應(yīng)酬的禮數(shù)。 |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
浮石沉木 | 見“浮石沉木”。 | 漢·陸賈《新語·辨惑》:“夫眾口之毀譽,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為曲?!?/td> |
漚浮泡影 | 漚:水泡。水中氣泡。比喻虛幻不實或易于消失的事物。 | 明·張景《飛丸記·賞春話別》:“嘆世人似漚浮泡影,笑眼前繁華富貴,可能常定?” |
弓影浮杯 |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明 劉炳《鄱城歸舟》詩:“弓影浮杯疑老病,雞聲牽夢動離愁?!?/td> |
上下浮動 | 短促而反復(fù)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動。 | |
浮光掠影 |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xì)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 | 唐 禇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
浮想聯(lián)翩 | 浮想:漂浮變幻的想象。聯(lián)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xù)不斷。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鳥飛一樣。指思緒連續(xù)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 | 晉 陸機《文賦》:“浮藻聯(lián)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td> |
人浮于事 | 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 西漢 戴圣《禮記 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
隨俗浮沉 | 自己沒有一定的想法,隨著潮流走。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td> |
掠影浮光 |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 《新華日報》1943.8.28:“一個正視現(xiàn)實的人,不會只是去強調(diào)這掠影浮光,但亦決不故意去抹煞它?!?/td>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
浮而不實 | 形容知識淺??;基礎(chǔ)不扎實。形容作風(fēng)浮泛;不深入不踏實。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反過來‘嬉’字不作懶惰解釋,要當(dāng)作浮而不實的不敬來講?!?/td> |
浮光躍金 | 月光照在浮動的水面上,金光跳躍。 | |
飛揚浮躁 | 輕浮急躁。 | 《朱子全書 論語一》:“飛揚浮躁,所學(xué)安能堅固。” |
沉浮俯仰 | 形容人、事物、時勢的盛衰。 | 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xùn)》:“與道貌沉浮俯仰?!? 高誘注:“沉浮猶盛衰。” |
浮稱流說 | 稱:稱引。廣泛稱引,豐博談?wù)摗?/td> | 西漢·劉安《淮南子·要略》:“故為之浮稱流說其所以能聽,所以使學(xué)者孳孳以自幾也。” |
浮生若夢 | 浮生:空虛不實的人生;若:象。把人生當(dāng)作短暫虛幻的夢境。 | 莊周《莊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td> |
浮瓜沈李 | 亦作“浮瓜沉李”。語出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敝^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樂事。 | 語出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币嘧鳌案」铣晾睢?。 |
心浮氣躁 |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實。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自己沒有應(yīng)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氣躁過,此刻是怎么回事?” |
游辭浮說 | 游:虛浮不實。虛浮不實的議論。 | 《晉書·范汪傳》:“王何蔑棄典文,不遵禮度,游辭浮說,波蕩后生,飾華言以翳實,騁繁文以惑世?!?/td> |
漂浮不定 | 漂?。和A粼诹黧w表面或懸浮在流體中。指人飄泊不定。 |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第13章:“像云影一樣這里、那里,一明、一暗,漂浮不定?!?/td> |
浮云朝露 |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時光易逝,人生短促。 | 《周書 蕭大圜傳》:“人生若浮云朝露,寧俟長繩系景,實不愿之。執(zhí)燭夜游,驚其迅邁?!?/td> |
與世沉浮 | 與:和,同;世:指世人;沉?。弘S波逐流。隨大流,大家怎樣,自己也怎樣。 | 《史記·游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td> |
浮皮潦草 | 形容不扎實,不仔細(xì)。 |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八章:“這么大的事情,影響極壞,可是我們僅僅只浮皮潦草地警告一下就完事了?!?/td> |
浮跡浪蹤 | 謂行蹤不定。 | 明·陳鐸《山坡羊·怨別》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蹤,終須是有個相逢?!?/td> |
浮蹤浪跡 | 浮:飄?。焕耍毫骼?。飄浮不定的蹤影,到處流浪的足跡。比喻四處飄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 元·王子一《誤入桃園》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為,敢欺侮咱浮蹤浪跡?!?/td> |
浮湛連蹇 | 謂宦海浮沉,遭遇坎坷。 | 清·錢謙益《黃子羽六十壽序》:“余自通籍后,浮湛連蹇,強半里居?!?/td> |
浪蕊浮花 | 指尋?;ú荨?/td> | 宋·蘇軾《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浪蕊浮花不辨春,歸來方識歲寒人。” |
浪跡浮蹤 | 到外漫游,行蹤不定。 | 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想當(dāng)日恨沖沖,亂離間家業(yè)空,浪跡浮蹤,水遠山重?!?/td> |
輕浪浮薄 | 輕:輕佻;浮?。翰磺f重。形容行為放蕩不莊重。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填詞覓句,無所不能,便是弄管調(diào)弦,也無所不會,是個第一等輕浪浮薄子弟?!?/td> |
隨俗沉浮 | 順隨世俗,沒有己見。 | 《晉書 文苑傳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為時豪所抑?!?/td> |
人浮于食 | 浮:超過,多余。食:指俸祿。原指人的才能超過所得的俸祿。后比喻人員太多超過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 西漢·戴圣《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
泛萍浮梗 | 浮動在水面的萍草和樹根。比喻蹤跡漂泊不定。 | 唐·徐夤《別》詩:“酒盡欲終問后期,泛萍浮梗不勝悲?!?/td> |
浮來暫去 | 喻來去無定。 | 《紅樓夢》第八八回:“姨太太這幾天浮來暫去,不能過來回老太太,今日飯后家去了?!?/td> |
浮文巧語 | 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wù),浮文妨要,恐非當(dāng)今所宜?!?/td> |
宦海浮沉 | 指官場生涯曲折復(fù)雜,變化不定。 | 茅盾《子夜》:“好計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來?!?/td> |
心浮氣盛 | 形容人性情浮躁,態(tài)度傲慢。 | 孫犁《秀露集 文學(xué)和生活的路》:“好在還沒惹出什么大禍,我后來就不敢再這樣心浮氣盛了?!?/td> |
心粗氣浮 | 形容人不細(xì)心,不沉著。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0回:“畢竟當(dāng)武官的心粗氣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沒有?!?/td> |
浮語虛辭 | 指大話、空話。 | 《東觀漢記 隗囂傳》:“吾年已三十余,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厭浮語虛辭耳?!?/td> |
浮頭滑腦 | 猶言油頭滑腦。形容人輕浮狡猾。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四回:“座中幾個人,都是浮頭滑腦的,沒有甚么事可記?!?/td> |
浮花浪蕊 | 指尋常的花草。比喻輕浮的人。 | 唐 韓愈《杏花》詩:“浮花浪蕊鎮(zhèn)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td> |
沉李浮瓜 | 吃在冷水里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 三國 魏 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td> |
浮浪不經(jīng) | 浮浪:行為輕薄放蕩;不經(jīng):不守禮法規(guī)則。形容行為放縱任性,不受約束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若為妾而觸父,因妓而棄家,海內(nèi)必以兄為浮浪不經(jīng)之人?!?/td> |
富貴浮云 | 意思是不義而富貴,對于我就象浮云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詭言浮說 | 虛假不實的話。 | 《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釁暴惡盈,側(cè)首無托,以金陵逋逃之藪,江南流寓之地,甘辭卑禮,進孰圖身,詭言浮說,抑可知矣?!?/td> |
浮光略影 | 見“浮光掠影”。 | 清·馮班《鈍吟雜錄·嚴(yán)氏糾謬》:“滄浪論詩,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td> |
載沉載浮 | 在水中上下沉浮。 | 《詩經(jīng)·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
浮名虛譽 | 浮名:虛有的名聲;虛譽:不實在的稱譽。虛有的名聲和不實在的稱譽。 | 明·桑紹良《獨樂園》第三折:“欷歔,白發(fā)垂戶老更癯,空有些浮名虛譽,不能夠補袞袞朝班,則落的抱甕村居。” |
心浮氣粗 | 見“心粗氣浮”。 | 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我們年青人,心浮氣粗是有的,可是沒有成見?!?/td> |
浮筆浪墨 | 謂多余累贅的文字。 | 清·惲敬《答來卿》:“禹之功德從何處贊揚?故止此數(shù)言唱嘆之。知此,雖著述汗牛充棟,豈有浮筆浪墨耶?” |
浮詞曲說 | ?。嚎仗摬粚?;曲說:指言語偏激。虛浮不實的詞句,偏頗不正的言論。 | 《清史稿·張煌言傳》:“憑陵風(fēng)濤,縱橫鋒鏑,今逾一紀(jì)矣,豈復(fù)以浮詞曲說動其心哉!” |
浮瓜沉李 | 吃在冷水里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 三國 魏 曹丕《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td> |
浮萍斷梗 |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莖。比喻漂泊無定的人。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時,養(yǎng)起頭發(fā),聽?wèi){父母擇一頭親事,結(jié)果終身,再不作浮萍斷梗,路柳墻花了?!?/td> |
與世浮沉 | 見“與世沉浮”。 | 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td> |
浮收勒折 | 用強迫手段額外征收。 | 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意甚決,是將奉旨浮收勒折矣?!?/td> |
囂浮輕巧 | 囂浮:浮夸。形容人不踏實可靠。 | 《新唐書·朱樸傳》:“人心囂浮輕巧。” |
浮生如寄 | 浮生:指人生變化不定。人生短暫虛浮無定,如同寄居世間。 | 唐·鄭哲《女鬼記·孟氏》:“少年曰:‘浮生如寄,年少幾何?!被ㄕ?,黃葉又繼,人間之恨,何啻千端?!?/td> |
浮生切響 | 指古漢語中的平仄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