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惡言詈辭 | 中傷辱罵的言辭。 | 宋·王觀國《學(xué)林·冰》:“愈獨判二年,日與宦者為敵,相伺候罪過,惡言詈辭,狼藉公牒?!?/td> |
詈夷為跖 | 詈:咒罵;夷:伯夷;跖:盜跖。指將伯夷責(zé)罵為盜跖。比喻顛倒黑白,誣蔑好人。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風(fēng)望氣,詈夷為跖,自棄名教者,固不可勝數(shù)矣?!?/td> |
鄰女詈人 | 比喻各為其主。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一》:“居彼人之所,則欲其報我也;為我妻,則欲其為我詈人也?!?/td> |
肆言詈辱 | 肆:任意妄為,放肆。詈:罵。辱:侮辱。毫無畏懼地侮辱謾罵。 | 宋·洪邁《夷堅丙志·奉阇梨》:“或得酬謝不滿意,輒肆言詈辱?!?/td> |
眾口交詈 | 眾人一致責(zé)罵。 | 清 夏燮《中西紀事 海疆殉難記上》:“牛督擁兵護逃,眾口交詈?!?/td> |
交詈聚唾 | 謂一齊唾罵。 | 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朝班》:“時蔡虛臺為儀郎,當(dāng)主議,稍以極事折之,為豺繡交詈聚唾,因調(diào)停為常朝大朝之說,總之無成規(guī)也?!?/td> |
怨詞詈語 | 抱怨與罵人的話語。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四卷:“這老嫗獨居,誰人到此,亦有詩句?足見怨詞詈語遍于人間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