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蹶的成語

有關(guān)蹶的成語

有關(guān)蹶的成語共收錄7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一蹶不振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到失??;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西漢 劉向《說苑 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狼艱狽蹶比喻處境困苦窘迫。清·龔自珍《西域置行省議》:“自乾隆末年以來,官吏士民,狼艱狽蹶,不士、不農(nóng)、不工、不商之人,十將五六?!?/td>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唐 馬總《意林》卷一:“百足之蟲,斷而不蹶?!?/td>
艱難竭蹶竭蹶:原指走路艱難;后指資財枯竭、匱乏。形容經(jīng)濟困難;生活艱苦。荀況《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td>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文選 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崩钌谱⒁遏斶B子》:“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
一蹶不興見“一蹶不振”。孫中山《興中會章程》:“乃以庸奴誤國,涂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
屯蹶否塞顛連困厄。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