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昂首伸眉 | 伸:揚(yáng)。抬頭揚(yáng)眉。形容意氣昂揚(yáng)的樣子。 | 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dāng)世之士耶!”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只聽得一陣風(fēng)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一時(shí)暈倒了。” |
仰首伸眉 | 仰首:仰起頭來;伸眉:舒展眉頭。形容意氣昂揚(yáng)的樣子。 | 西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 |
能屈能伸 | 屈:彎曲;伸:伸直。能彎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負(fù)。 | 《周易 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
以屈求伸 | 屈:彎曲;伸:伸直伸展。用彎曲來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為進(jìn)的策略。 | 《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td> |
能伸能縮 | 能夠伸縮自如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duì)》第五章:“營長那寧折不彎的性格,在李正面前,就變成了能伸能縮的鋼條。” |
握鉤伸鐵 | 伸:伸直。把鉤伸直,絞鐵成索。形容力大。 | 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并序》:“夫桀、紂之君,握鉤伸鐵,撫梁易柱,手格熊羆,走及虎兕,力甚也?!?/td> |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 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dòng)成果的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嬌養(yǎ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
屈蠖求伸 | 蠖: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彎曲來求得伸展。比喻以退為進(jìn)的策略。 | 《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td> |
伸鉤索鐵 | 伸:伸直;索:絞合。把鉤伸直,絞鐵成索。形容力大。 |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jì)》:“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鉤索鐵,手搏熊虎?!?/td> |
龍屈蛇伸 |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 清·陳恭尹《送雪公歸耕蒼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嘆,龍屈蛇伸自終古?!?/td> |
伸眉吐氣 | 伸:伸展;吐氣:吐出怨氣。伸展眉毛,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抑后高興痛快的樣子。 | 宋·陳亮《與石天民書》:“對(duì)后有何指揮曲折,幸一見報(bào)。士人于被呂得對(duì),遂可以伸眉吐氣,亦丈夫遇合之會(huì)也。” |
引而伸之 | 伸:展開。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 《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td> |
熊經(jīng)鳥伸 | 見“熊經(jīng)鳥申”。 |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呂巖》:“不損上藥,愈益下田。熊經(jīng)鳥伸,納新吐故?!?/td> |
蠖屈求伸 | 蠖:昆蟲名,行時(shí)屈伸其體。比喻人不遇時(shí),則屈身求隱,待來日再展宏圖。 | 《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td> |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 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dòng)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你們深宅大院,‘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雞蛋是平常東西,那里知道外頭買賣的行市呢?” |
展腳伸腰 | ①下拜。②俗用以稱人死。 |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四折:“不索你插釵、下財(cái)、納采,有甚消不的你展腳伸腰兩拜?!?/td> |
伸頭縮頸 | 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態(tài)。 | 清·翟灝《能人編·身體》:“豪門送物鵝伸頸,好客臨門鱉縮頭?!?/td> |
尺蠖求伸 | 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彎曲來求得伸展。比喻以退為進(jìn)的策略。 | 《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能伸能屈 | 見“能屈能伸”。 | 《荀子·不茍》:“與時(shí)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強(qiáng)猛毅,靡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yīng),知當(dāng)曲直故也。” |
蠖屈不伸 | 像尺蠖一樣彎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 | 清 戴名世《<齊天霞稿>序》:“即諸同學(xué)之士亦多食貧作苦,蠖屈不伸?!?/td> |
引伸觸類 | 亦作“引申觸類”。謂從某一事物的原則,延展推廣到同類的事物。語本《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td> | 語出《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td> |
伸頭探腦 | 不斷伸著腦袋張望。形容遲疑觀望,或心中有鬼。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鍋門前,更無心燒火,不時(shí)的伸頭探腦,出來觀看?!?/td> |
龍伸蠖屈 | 形容筆勢飛動(dòng),書法高超。 | 南朝·陳·徐陵《玉臺(tái)新詠》序:“三臺(tái)妙跡,龍伸蠖屈之書;五色華箋,河北膠東之紙?!?/td> |
眉頭不伸 | 形容憂愁煩悶的樣子。 | |
伸大拇哥 | 豎起大拇指稱贊。 | |
瞠目伸舌 | 瞠:瞪著眼睛。瞪眼伸出舌頭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 | 蔡?hào)|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6回:“嚇得瞠目伸舌,險(xiǎn)些兒成了癡呆病?!?/td> |
伸冤理枉 | 洗雪冤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大略多守著現(xiàn)成的案,能有幾個(gè)伸冤理枉的?” |
小屈大伸 | 屈:委屈。伸:展開,發(fā)揮出來。先能夠受點(diǎn)委屈,而后會(huì)大有作為的。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绤正傳》:“云合霧集,量時(shí)揆宜,用取世資,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
屈一伸萬 | 伸:展開。屈身一人之下,凌駕于萬人之上。 |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專諸曰:‘子視吾之儀,寧類愚者也,何言之鄙夫。夫屈一人之下,必伸萬人之上?!?/td> |
難伸之隱 | 隱:隱衷,隱情。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難以說出口的隱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3回:“姑娘也就難免有難伸之隱?!?/td> |
有屈無伸 | 屈:委屈,冤枉。蒙受冤枉而無法伸訴。 | 明·無名氏《女姑姑》第四折:“想當(dāng)日酷刑害逢危遭困,您那一日便逼的我有屈無伸?!?/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