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繁榮富強(qiáng) | 繁榮:(經(jīng)濟(jì)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興盛;富強(qiáng):(國家)生產(chǎn)豐富;力量強(qiáng)大。形容國家興旺發(fā)達(dá);富足強(qiáng)大。 | 峻青《壯志錄》:“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qiáng)。” |
夫榮妻貴 | 榮:本指草木茂盛;比喻興盛顯達(dá)。丈夫榮耀顯達(dá);妻子也跟著尊貴起來。 | 《儀禮 喪服》:“夫尊于朝,妻貴于室矣?!?/td> |
夫貴妻榮 | 見“夫榮妻貴”。 | 唐·唐正辭《太子賓客趙夫人夏侯氏墓志》:“魚軒象服,夫貴妻榮?!?/td> |
恩榮并濟(jì) | 恩榮:恩惠榮寵。濟(jì):調(diào)濟(jì)。恩惠與榮耀兩種手段一起施行。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jì),上下有節(jié),為治之道,于斯著矣。” |
欣欣向榮 | 形容草木長得茂盛。比喻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興旺昌盛。榮:茂盛。 | 晉 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
媚外求榮 | 媚:諂媚。奉承外國人以謀求個人利益。 | 清·吳趼人《痛史》第19回:“這是媚外求榮的結(jié)局,表過不提?!?/td> |
榮辱與共 | 兩者共同分享榮耀和恥辱。指關(guān)系十分密切。 | 余秋雨《霜冷長河·關(guān)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還稱得上是生死莫逆、榮辱與共的朋友。” |
榮華富貴 | 榮華:興旺顯耀。舊時形容有錢有勢。現(xiàn)比喻興盛或顯達(dá)。 | 宋 沈作喆《寓簡》:“一涉世俗,雖榮華富貴中,無一切如意事。” |
榮宗耀祖 | 為祖先增添光榮。舊指光耀門庭。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事,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見有甚好收場?!?/td> |
安富尊榮 |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貴;榮:榮耀。安定富足,尊貴榮華。也指安于富裕安樂的生活。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td> |
繁榮昌盛 | 繁榮:原指草木枝葉;花朵茂盛;引申為事物蓬勃發(fā)展;昌盛:興旺;興盛。形容國家或事業(yè)興旺發(fā)達(dá)、欣欣向榮的景象。 | 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為什么不能在勝利以后建設(shè)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呢?” |
耀祖榮宗 | 為祖先增添光榮。舊指光耀門庭。 | 元 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舉登科,榮宗耀祖?!?/td> |
遁世遺榮 | 謂避世隱居而拋棄榮華富貴。 | 晉·慧遠(yuǎn)《答何鎮(zhèn)南書》:“是故遁世遺榮,反俗而動?!?/td> |
榮古陋今 | 見“榮古虐今”。 | 清·趙翼《甌北詩話·查初白詩》:“不知詩有真本領(lǐng),未可以榮古陋今之見?!?/td> |
衣錦榮歸 | 衣:穿;綿: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歸:回故鄉(xiāng)。穿著華麗的衣服光榮地回到故鄉(xiāng);指富貴顯達(dá)后回到故鄉(xiāng);向親友鄉(xiāng)里炫耀。 | 元 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三折:“如今衣錦榮歸,見母親走一遭去?!?/td> |
榮辱得失 | 榮耀和恥辱,得到和失去。 | 明·洪應(yīng)明《菜根譚》:“此身常放在閑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 |
富貴顯榮 | 財多位高,顯赫榮耀。 | 《隸釋·漢先生郭輔碑》:“有四男三女,咸高賢姣麗,富貴顯榮,可謂子孫繁者已。” |
雍榮雅步 | 形容態(tài)度從容大方,舉止不俗。 | 《魏書·世祖紀(jì)》:“古之君子,德成業(yè)就,才為世使?;蛴簶s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負(fù)鼎而自達(dá)?!?/td> |
死生榮辱 | 指死亡,生存,榮耀,恥辱。 | 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論威》:“死生榮辱之道一,則三軍之士可使一心矣?!?/td> |
世路榮枯 | 世路:世間人事的經(jīng)歷;榮枯:興盛和衰敗。世間人事的興盛和衰敗。 | 唐·劉禹錫《酬樂天偶題酒甕見寄》詩:“從君勇斷拋名后,世路榮枯見幾回?” |
進(jìn)退榮辱 | 謂仕途的遷升或降職,榮耀或恥辱。 | 唐·白居易《答戶部崔侍郎書》:“雖鵩鳥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動其心也;而況進(jìn)退榮辱之累耶?” |
顯祖榮宗 | 見“顯祖揚宗”。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9回:“后來封妻蔭子,顯祖榮宗,皆是君王賜的厚恩?!?/td> |
賣友求榮 | 指靠出賣朋友以謀求名利、地位。 | 柳亞子《詠史》:“賣友求榮事可羞,覷顏枉自附清流。” |
賣國求榮 | 榮:榮華富貴。指出賣國家利益謀取個人榮華富貴。 | 宋 洪邁《容齋續(xù)筆 朱溫之事》:“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于梁,當(dāng)不擢用。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里?!?/td> |
爭榮夸耀 | 爭榮譽炫耀自己。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想著往日常聽人說: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縱然命長,終是廢人了。想起此言,不覺將素日想著后來爭榮夸耀之心,盡皆灰了?!?/td> |
榮諧伉儷 | 舊時用于祝人結(jié)婚。 | 明 邱濬《成語考 夫婦》:“賀人娶妻曰榮諧伉儷?!?/td> |
繁榮興旺 | 形容事業(yè)或經(jīng)濟(jì)狀況發(fā)達(dá)昌盛;生機(jī)蓬勃。 | |
發(fā)榮滋長 | 榮:草類開花或谷類結(jié)穗;滋長:生長。指草木繁茂生長。比喻茁壯成長。 | 明·高攀龍《講義·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四者之入于心,如木之于地,根深柢固,故能發(fā)榮滋長,暢茂榮達(dá)而生色也?!?/td> |
妻榮夫貴 | 榮:榮耀。貴:顯貴。指因妻子的顯赫地位夫婿也能得到好處。參見“夫貴妻榮”。 | |
雍榮閑雅 | 雍榮:態(tài)度大方,從容不迫;閑雅:文雅。形容態(tài)度從容,舉止文雅。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榮閑雅甚都?!?/td> |
生榮死哀 |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
得失榮枯 | 指人生的獲得與喪失、興盛與衰敗。 | 元 沈和《賞花時 瀟湘八景》套曲:“休說功名,皆是浪語,得失榮枯總是虛。” |
枯木發(fā)榮 | 枯萎的樹木恢復(fù)生機(jī)。比喻衰亡的事物重獲新生。 | 三國·魏·曹植《七啟》:“夫辯言之艷,能使窮澤生流,枯木發(fā)榮?!?/td> |
榮古虐今 | 推崇古代,苛責(zé)現(xiàn)今。 | 唐·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而又榮古虐今者,比肩疊跡,大抵生則不遇,死而垂者眾焉?!?/td> |
進(jìn)榮退辱 | 以仕途的進(jìn)升為光榮、降職為恥辱。 | 唐·劉知畿《思慎賦》:“賦形天地,受氣陰陽,生樂死哀,進(jìn)榮退辱?!?/td> |
樂道遺榮 | 樂守圣賢之道而拋棄榮華富貴。 | 唐·劉知畿《史通·品藻》:“蓋以二子雖樂道遺榮,安貧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td> |
富貴榮華 | 榮:植物枝葉繁茂;華:草木開花。榮華:比喻興旺繁盛。地位顯赫;昌盛興旺。 | 漢 王符《潛夫論 論榮》:“所謂賢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祿、富貴榮華之謂也?!?/td> |
夫榮妻顯 | 丈夫有了榮耀的地位,妻子也會隨之顯赫起來。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簪記·合家重會>》:“恨當(dāng)初鸞只鳳單,喜今日夫榮妻顯?!?/td> |
雍榮華貴 | 形容態(tài)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 |
成敗榮枯 | 榮枯:茂盛和枯萎。成功和失敗,茂盛和枯萎。指世事的變遷 | 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晝夜陰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兇禍福,來來來我也有成敗榮枯。” |
一命之榮 | 謂受任一官的榮耀。 | 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二·滁陽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榮。滁陽之祭,亦僅有司歲終一舉而已?!?/td> |
遺芬馀榮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yè)績。 | |
一顧之榮 | 顧:看。指被有才學(xué)的人看一下就立即抬高了身價。 | |
晝錦榮歸 | 白天穿著錦繡衣服回歸故里。比喻做官后重返家鄉(xiāng),非常榮耀 | 明·王彥貞《小桃紅·西廂百詠》曲:“承恩親自日邊來,端的喝聲采,晝錦榮歸寵光大。” |
求榮賣國 | 榮:榮華富貴。出賣國家的權(quán)益,謀求個人的名利權(quán)勢。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6回:“康王用的俱是奸臣,求榮賣國之輩,如何保守得江山?” |
遺芬余榮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yè)績。 | 《宋書 禮志三》:“爰洎姬漢,風(fēng)流尚存,遺芬余榮,綿映紀(jì)緯?!?/td> |
盛衰榮辱 | 指人事變化發(fā)展的各種情況。 | 明·方孝孺《文會疏》:“雖盛衰榮辱,所遇難齊,而道德文章,俱垂不朽?!?/td> |
貪榮慕利 | 慕:羨慕。貪求榮譽,慕財圖利。 | 《周書·柳帶韋傳》:“夫顧親戚,懼誅夷,貪榮慕利,此生人常也。” |
共存共榮 | 榮:繁榮。共同存在,共同繁榮。指國與國睦鄰友好關(guān)系。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第80章:“通電就職時列舉四項方針:(1)停止內(nèi)戰(zhàn),(2)外交上采取睦鄰主義,冀達(dá)共存共榮目的,(3)……” |
草木榮枯 | 榮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 《大自然的語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侯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guān)系,據(jù)以安排農(nóng)事?!?/td> |
引以為榮 | 以此事為光榮。 |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們一向規(guī)規(guī)矩矩,也把兒女們調(diào)教的規(guī)規(guī)矩矩,這是他們引以為榮的事?!?/td> |
知榮守辱 | 守:安于。雖然知道怎樣可得到榮譽,卻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td> |
本盛末榮 | 本:指樹根;末;指樹梢;榮:草木茂盛。樹根發(fā)達(dá),枝葉才能繁茂。指對待事物要看重根本。 | 漢·班固《泗水亭碑銘》:“源清流潔,本盛末榮?!?/td> |
蕭敷艾榮 | 蕭:艾蒿;榮:開花。比喻委曲求全而飛黃騰達(dá)。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fù)其才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
升遷榮辱 | 升:上升;榮辱:顯榮與恥辱。指宦途上的升遷與降職、榮顯與失意。 | 《西湖佳話·白堤政跡》:“升遷榮辱,身外事耳,吾豈為此?所以然者,我心自有病也?!?/td> |
升沉榮辱 | 升:上升;升沉:指仕途上的得失;榮辱:顯榮與恥辱。指宦途上的升遷與降職、榮顯與失意。 | 元·費唐臣《貶黃州》第四折:“下官蘇軾,自被讒譖,遠(yuǎn)貶遐荒,誰想得復(fù)天日,我想升沉榮辱,好無定??!” |
生榮沒哀 | 榮:光耀;沒:通“歿”,死亡?;钪苋俗鹁?,死了使人哀痛。 | 唐·申堂構(gòu)《唐故內(nèi)常侍孫府君墓志銘》:“生榮沒哀,身沉譽在?!?/td> |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 恥:恥辱;榮:榮耀。不認(rèn)為是可恥,反而認(rèn)為是榮耀。指不知羞恥。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對于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td> |
本固枝榮 | 主干強(qiáng)固,枝葉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礎(chǔ)鞏固了,其他部分才能發(fā)展。 | 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一回:“也有書寫‘陶朱事業(yè)’及‘本固枝榮’等字,下款俱是士、農(nóng)、工、商有名之人。” |
生榮死衰 |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 《論語 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