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躡手躡腳 | 躡:放輕腳步。形容動作很輕;有時指走路時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td> |
躡蹻擔簦 | 同“躡蹻檐簦”。 | 明·張煌言《徐允巖詩序》:“迄延平王兵衄于金陵城下,余提孤軍走英霍山。徐子躡蹻擔簦,章皇山澤中?!?/td> |
躡足屏息 | 躡足:放輕腳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輕腳步,隱蔽行蹤。形容行動小心隱秘。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躡足屏息的想往外走?!?/td> |
躡屩擔簦 | 同“躡蹻檐?!?。指身分、地位低下。 | 明·宋濂《太上清正一萬壽宮住持提點張公碑銘序》:“公皆躡屩擔簦,往拜其坐下?!?/td> |
躡手躡足 | 見“躡手躡腳”。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躡手躡足的在外間收拾那粉盒妝盝,不敢大聲說一句話,倒弄得內(nèi)外靜悄悄的?!?/td> |
躡影追風 | 形容速度極快。 | 《梁書 王僧孺?zhèn)鳌罚骸叭氚嗑偶?,出專千里,?jù)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td> |
藏蹤躡跡 | 躡:輕步行走的樣子。隱秘行蹤,悄悄行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4回:“且說張橫將引三二百人,從蘆葦中間,藏蹤躡跡,直到寨邊,撥開鹿角,徑奔中軍?!?/td> |
躡足潛蹤 | 指放輕腳步,隱住身體。 | 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我躡足潛蹤,他換羽移宮?!?/td> |
追風躡影 | 見“追風躡景”。 |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滅沒權(quán)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乏鴻章,敢揚駿騎。” |
輕手躡腳 | 見“輕手軟腳”。 | 老舍《駱駝祥子》:“他想輕手躡腳的過去,別叫虎姑娘看見。” |
躡影潛蹤 | 見“躡影藏形”。 | 清·李漁《比目魚·奏捷》:“躡影潛蹤,追來不放松,斂銳鋒藏,還愁遇夾攻。謀臣計也空,武臣力也窮?!?/td> |
躡足附耳 | 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說悄悄話。 | 《史記 淮陰侯傳》:“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td> |
躡影藏形 | 謂行動詭秘,不露形跡。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晝即途中尋鬼路,躡影藏形恒夜游?!?/td> |
躡屩檐簦 | 同“躡蹻檐?!?。 | |
躡足其間 | 比喻參加進去。 | |
躡腳躡手 | 同“躡手躡腳”。 | 張?zhí)煲怼洞猴L·貝胡子》:“于是貝胡子躡腳躡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張一張院子里——空空的。” |
躡蹻檐簦 | 謂遠行、跋涉。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檐簦,說趙孝成王?!迸狍S集解引徐廣曰:“蹻,草履也。簦,長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謂之簦?!?/td> |
躡景追飛 | 躡:追蹤。形容速度飛快。 | 三國·魏·阮籍《贈秀才入軍》:“風馳電逝,躡景追飛?!?/td> |
潛蹤躡跡 | 謂藏匿行蹤。 | 明·徐元《八義記·鋤麑觸槐》:“聽得譙樓鼓二更,是我潛蹤躡跡,欲刺權(quán)臣。” |
擔簦躡屩 | 擔簦:背著傘;屩:草鞋。背著傘,穿著草鞋。形容艱苦地長途跋涉。 | 清·汪琬《林立軒壽序》:“擔簦躡屩,言旋故里?!?/td> |
追風躡景 | 形容速度極快。 | 《抱樸子 內(nèi)篇序》:“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