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床的成語

有關床的成語

有關床的成語共收錄58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床上安床比喻不必要的重疊。南朝 陳 姚最《續(xù)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td>
迭床架屋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床下安床比喻無謂之重復。同“床上施床”。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九:“[邵雍]平生不為訓解之學,嘗曰:‘經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蓋屋,床下安床,滋惑矣?!?/td>
床上疊床比喻多余和重復。同“床上施床”。明 徐渭《<四書繪>序》:“而傳注講章,轉相纏說,未免床上疊床?!?/td>
床下牛斗聽到床下螞蟻動,誤以為牛在相斗。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床上迭床同“床上施床”。
床上施床比喻多余和重復。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序致》:“晉魏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踏床嚙鼻嚙:咬。踏上床去咬自己的鼻子。形容強詞奪理,力圖狡辯。《笑林》:“甲曰:‘他踏床子就嚙之。’”
床頭金盡舊時形容錢財用盡;陷入貧困的境地。唐 張籍《行路難》詩:“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td>
龜冷支床比喻壯志未酬,蟄居待時。《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td>
風雨對床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后重逢,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唐·韋應物《示全真元?!罚骸皩幹L雨夜,復此對床眠。”
剝床及膚剝: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剝落、爛;及:到。原指損害及于肌膚。后形容迫切的災害或深切的痛苦。宋 陳亮《義烏縣減酒額記》:“剝床及膚,其憂豈不在民乎!”
纏綿床第纏綿:情意深厚;第:床上的席子。指沉溺于兩性之事。梁啟超《新民說》第17節(jié):“弱冠而后,則又纏綿床第,以耗其精力?!?/td>
重床疊架比喻重復繁多。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重床疊架的法令,何嘗不嚴密堂皇,然而,解決了問題么?”
東床坦腹露出肚皮睡在東床;喻指做女婿。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td>
東床快婿指為人豁達,才能出眾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郗太傅在京品,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td>
架屋迭床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一床兩好比喻夫婦兩人情投意合。宋·曾慥《高摘漫錄》:“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td>
床頭捉刀人床:指坐榻;捉刀人:指執(zhí)刀的衛(wèi)士。站在坐榻邊的衛(wèi)士。比喻替別人代筆作文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td>
同床異夢睡在一張床上;做著不同的夢。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宋 陳亮《與朱元晦秘書書 乙巳春書之一》:“同床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架屋疊床屋上架屋,床上疊床。比喻重復累贅。明·焦竑《焦氏筆乘續(xù)集·俗書之誤》:“架屋疊床,觸目皆是?!?/td>
風雨連床同“風雨對床”。清·秋瑾《挽故人陳闋生》:“回憶省垣聚首,風雨連床,曾幾何時,誰憐一別,竟無會面之期。”
疊床架屋床上疊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td>
夜雨對床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唐 鄭谷《思圖昉上人》:“每思聞凈話,夜雨對繩床?!?/td>
床笫之私笫:竹編的床席。床笫:床鋪。指閨房之內或夫婦間的私話、私事。漢 孔鮒《孔叢子 答問》:“凡若晉侯驪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
龜冷搘床比喻壯志未酬,蟄居待時。西漢 司馬遷《史記 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td>
搗枕捶床搗:撞擊;捶:拳擊。形容難以入睡,輾轉反側。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萬聲長吁短嘆,五千遍搗枕捶床?!?/td>
一床錦被遮蓋比喻請求別人通融、庇護。宋 周密《齊東野語 淮西之變》:“尋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錦被遮蓋?!?/td>
剝床以膚剝:六十四卦之一,指傷害;床:臥具。損害到肌膚。形容迫切的災害或深切的痛苦。《周易·剝》:“剝床以膚,兇?!?/td>
倒枕捶床倒:翻轉;捶:用拳頭敲打。形容悲痛欲絕的樣子。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短嘆常吁,千聲萬聲,倒枕捶床,到三更四更?!?/td>
同床共枕謂同床并頭而眠。多指夫妻生活。《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石郎附馬傳》:“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td>
坦腹東床舊作女婿的美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td>
重床疊屋比喻重復繁多。周恩來《“七七”四年》:“戰(zhàn)時的政治機關,貴簡單而不貴復雜,機關應集中而不應重床疊屋?!?/td>
對床夜雨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唐 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yè)宿》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
支床疊屋猶疊床架屋。喻重復。梁啟超《中國之舊史》:“其《通志 二十略》,以論斷為主,以記述為輔,實為中國史界放一光明也。惜其為太史公范圍所困,以紀傳十之七、八,填塞全書,支床疊屋,為大體玷。”
纏綿床褥纏綿:糾纏不已,無法解脫。形容身患重病,臥床不起。也指沉溺于男女之事。《宋史 十八朝演義》第二十回:“偏李妃生起病來,纏綿床褥,一病不起,竟爾去世。
支床迭屋猶迭床架屋。喻重復。
雞骨支床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后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打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td>
對床風雨同“對床夜雨”。蘇曼殊《致劉三書》:“回憶秣陵半載,對床風雨,受教無量,而今安可得耶?”
東床嬌婿對女婿的美稱。《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東床嬌婿實堪憐,況過青春美少年?!?/td>
東床之選謂佳婿的人選。五代·危德興《尋陽長公主墓志》:“潛應坦腹之姿,妙契東床之選。”
東床嬌客同“東床嬌婿”。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東海龍神差老僧來做媒,招你為東床嬌客。”
捶床搗枕形容輾轉難以入睡。《捉鬼傳》第七回:“風流鬼無奈……這一晚捶床搗枕,翻來翻去,如何睡得著?!?/td>
對床夜語兩人夜間對床共語。宋·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td>
重床迭屋見“重床迭架”。
東床佳婿同“東床嬌婿”。陳國凱《代價》:“他成了總工程師的東床佳婿以來,廠里的那些科長、主任們,對他似乎比過去客氣多了?!?/td>
分床同夢比喻雖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樣。清·黃宗羲《憲副鄭平子先生七十壽序》:“余見今之亡國大夫,大略三等:或齷齪治生,或丐貸諸侯,或法乳濟洞。要皆胸中擾擾,不勝富貴利達之想,分床同夢。”
東床姣婿同“東床嬌婿”。《紅樓夢》第七九回:“此人名喚孫紹祖,生得相貌魁梧……賈赦見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當都相稱合,遂擇為東床姣婿?!?/td>
捶床拍枕形容輾轉難以入睡。同“捶床搗枕”。清 曾樸《孽?;ā返谌兀骸八庠桨l(fā)壞了,不是捶床拍枕,就是咒天罵地?!?/td>
搥床搗枕搥:同“捶”,拳擊;搗:撞擊。形容難以入睡,輾轉反側。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李媽媽搥床搗枕說:‘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的心了?!?/td>
捉奸見床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須發(fā)現在床上確有奸情。明·湯顯祖《牡丹亭·硬拷》:“誰是賊?老大人拿賊見贓,不曾捉奸見床來!”
繩床瓦灶用繩子結成床;用瓦片湊成灶。形容家具很簡陋;陳設非常簡單;生活十分貧困。清 曹雪芹《紅樓夢》:“所以蓬牖茅椽,繩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td>
同床共寢共同睡一張床。形容兩人關系密切。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1回:“殊不知我與羅郎雖同床共寢兩月,而此身從未沾染,此心可對天日?!?/td>
重床迭架比喻重復繁多。
東床擇對謂擇婿。明·吳承恩《壽胡母牛老夫人秩障詞》:“東床擇對,得鳳舉之名英;中遘冓宣勞,勵雞鳴之至誠?!?/td>
臥床不起病臥床上,不能起來。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吳主孫休,聞司馬炎已篡魏,知其必將伐吳,憂慮成疾,臥床不起。”
同床各夢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宋·陳亮《與朱元晦秘書書·乙巳春書之一》:“同床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嚼腭搥床形容極其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