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南的成語

有關(guān)南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南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gè)
成語 解釋 出處
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dòng)和目的正好相反。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dòng)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yuǎn)耳。猶至楚而北行。”
走南闖北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老舍《龍須溝》第二幕:“這年月呀,女人尊貴啦,跟男人一樣可以走南闖北的?!?/td>
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內(nèi)。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shí)獨(dú)一無二。《新唐書·狄仁杰傳》:“狄公之賢,北斗之南,一人而已?!?/td>
南征北戰(zhàn),東蕩西殺征:征戰(zhàn);蕩:掃蕩。形容轉(zhuǎn)戰(zhàn)南北,奮勇殺敵。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zhàn),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td>
南箕北斗箕:星宿名,形狀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狀象酒斗。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shí)用。《詩經(jīng) 小雅 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yáng);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td>
南柯一夢南柯:朝南的樹枝。指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宋 黃庭堅(jiān)《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從靈堅(jiān)隴上發(fā),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td>
南阮北阮指聚居一處而貧富各殊的同族人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貧。”
眉南面北彼此不和諧。也指分隔兩地,不能相見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見了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多管是那相公每饑嗔的這飽喜,則為我無過犯難投牢相機(jī)?!?/td>
天南地北一個(gè)天南;一個(gè)地北。形容分離兩地;相隔很遠(yuǎn)。也形容地區(qū)各不相同。元 關(guān)漢卿《沉醉東風(fēng)》:“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時(shí)間月缺花飛?!?/td>
南征北戰(zhàn)征:征伐。轉(zhuǎn)戰(zhàn)南北;打了許多仗。唐 柳宗元《封建論》:“歷于宣王,挾中興復(fù)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td>
南去北來指來來往往唐 杜牧《漢江》:“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td>
海北天南形容萬里之遙,相距極遠(yuǎn)。亦形容地區(qū)各異。唐·劉禹錫《送別四十六首·洛中逢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hào)五首》:“昔年意氣結(jié)群英,幾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盡,兩人相見洛陽城?!?/td>
南鷂北鷹鷂、鷹:兩種猛禽。在南為鷂子,在北為老鷹。比喻性格嚴(yán)峻的人。《晉書·崔洪傳》:“叢生棘刺,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td>
南棹北轅猶南航北騎。
悔讀南華《南華經(jīng)》即《莊子》。比喻學(xué)識(shí)淵博而不為人所容。宋 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 溫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td>
壽比南山南山:指秦嶺終南山。舊時(shí)比喻長壽。《詩經(jīng)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td>
東南之美謂東南人物中之佼佼者。晉·潘尼《贈(zèng)陸機(jī)出為吳王郎中令》:“東南之美,曩惟延州;顯允陸生,于今鮮儔?!?/td>
大江南北指靠臨長江中下游兩岸的廣大地區(qū)。明·郭勛《英烈傳》第25回:“目今大江南北,盜賊蜂起,江淮之地,十去其五;河南、河北,或復(fù)或失,不得安寧?!?/td>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識(shí)出眾的人。《三國志·蜀書·龐統(tǒng)傳》:“徽甚異之,稱統(tǒng)當(dāng)為南州士之冠冕?!?/td>
南橘北枳枳:落葉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huì)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huán)境條件不同而發(fā)生變異。《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shí)味不同?!?/td>
地北天南謂四處,到處。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地北天南蓬轉(zhuǎn),巫云楚雨絲牽?!?/td>
南風(fēng)不競南風(fēng):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zhàn)不能勝。后比喻競賽的對(duì)手力量不強(qiáng)。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驟歌北風(fēng),又歌南風(fēng),南風(fēng)不競,多死聲,楚必?zé)o功。”
北門南牙北門:指羽林諸將;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紀(jì)中宗神龍?jiān)辍罚骸氨遍T南牙,同心協(xié)力?!?/td>
塞北江南原指古涼州治內(nèi)賀蘭山一帶。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唐·韋蟾《送盧潘尚書之靈武》詩:“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td>
南山鐵案指已經(jīng)判定、不可改變的案件。典出《新唐書 李元纮傳》:“元纮早修謹(jǐn),仕為雍州司戶參軍。時(shí)太平公主勢震天下,百司順望風(fēng)指,嘗與民競碾硙,元纮還之民。長史竇懷貞大驚,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td>
東南雀飛比喻夫妻分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立木南門立木:豎木于地上。用具體事實(shí)來證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開來。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td>
南航北騎語本《淮南子·齊俗訓(xùn)》:“胡人便于馬,越人便于舟?!焙笠蛞浴澳虾奖彬T”形容乘舟騎馬,南北奔走。語出《淮南子·齊俗訓(xùn)》:“胡人便于馬,越人便于舟?!?/td>
闖南走北奔走四方。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1章:“一個(gè)女子會(huì)幾手武藝不難,難的是她是一個(gè)尚未出閨的大姑娘,能夠帶領(lǐng)一班人在江湖上闖南走北?!?/td>
南來北往有的從南往北,有的從北往南。也泛指來來往往。宋 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td>
南郭先生比喻無才而占據(jù)其位的人。《晉書 劉寔傳》:“推賢之風(fēng)不立,濫舉之法不改,則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td>
面北眉南謂臉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處不合,各不照面。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為我來,須回避,且做個(gè)面北眉南,你東咱西?!?/td>
指南打北指著東方打西方,打得別人防不勝防。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指東打西,指南打北,打了個(gè)落花流水?!?/td>
南冠楚囚南冠:楚國在南方,因此稱楚冠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后泛稱囚犯或戰(zhàn)俘。《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duì)曰:‘鄭人所獻(xiàn)楚囚也?!苟愔俣踔?。再拜稽首?!?/td>
南船北車比喻行蹤不定。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蹤,南船北車,又在不定耳?!?/td>
南蠻鴂舌舊時(shí)譏人操難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勞鳥。
指南攻北猶聲東擊西。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td>
南山可移南山:終南山。比喻已經(jīng)定案,不可更改。《舊唐書·李元纮傳》:“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dòng)。”
南販北賈為了謀生而到處奔走。漢·焦延壽《易林》卷八:“南販北賈,與怨為市,利得自治。”
一枕南柯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后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場夢幻。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于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后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
南金東箭南方的金石,東方的竹箭。比喻優(yōu)秀的人才。《爾雅 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huì)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竹罄南山罄:盡,完。形容人罪惡極多,書寫不盡。清·感惺《斷頭臺(tái)·受獻(xiàn)》:“到此是森羅殿上無私款,鏡臺(tái)前明照膽,要把君孽案重重徹里翻,竹罄南山?!?/td>
東西南朔指居處無定之人。同“東西南北”。
山南海北指遙遠(yuǎn)不能確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比如你姐妹兩個(gè)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東箭南金東方的竹箭,南方的銅,古時(shí)都認(rèn)為是上品。比喻可寶貴的人才。唐 羅隱《秋夜寄進(jìn)士顧榮》詩:“空羨良朋盡高價(jià),可憐東箭與南金?!?/td>
南征北討見“南征北伐”。元·朱凱《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時(shí),南征北討,東蕩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場春夢也?!?/td>
南征北伐亦作“南征北討”。亦作“南征北戰(zhàn)”。形容轉(zhuǎn)戰(zhàn)南北,經(jīng)歷了許多戰(zhàn)斗。唐·柳宗元《封建論》:“歷于宣王,挾中興復(fù)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td>
東西南北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td>
南貨齋果南貨:南方的食品;齋果:供品。南方產(chǎn)的食品和上供的果品《北史·魏收傳》:“尚書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貨于昕、收?!?/td>
東南半壁半壁:半邊。指長江中下游及其以東、以南的半邊江山。元·施君美《幽閨記·虎狼擾亂》:“金朝那解番狼將,血濺東南半壁天?!?/td>
東西南北人指居處無定之人。《禮記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shí)也?!妒欠庵?,崇四尺?!编嵭ⅲ骸皷|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
明燭天南燭: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清·姚鼐《登泰山記》:“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td>
南腔北調(diào)南、北:指一個(gè)國家的南方、北方;腔:語調(diào)。形容口音不純;說話夾雜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清 趙翼《檐曝雜記 慶典》:“每數(shù)十步間一戲臺(tái),南腔北調(diào),備四方之樂?!?/td>
東南之寶謂東南地區(qū)的杰出人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君兄弟龍躍云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fù)見褚生!’”
南艤北駕猶南航北騎。
淮南雞犬比喻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dāng)時(shí)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td>
雁南燕北比喻兩地分離。《說岳全傳》第三四回:“幾載飄零逐轉(zhuǎn)蓬,年來多難與兄同。雁南燕北分飛久,驀地相逢似夢中?!?/td>
頭撞南墻撞:撞擊。指認(rèn)死理。陸天明《省委書記》:“今天我們要眼睜睜地讓馬揚(yáng)走了,總有一天會(huì)頭撞南墻滿世界去找后悔藥吃?!?/td>
江南海北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廣闊,。三國·魏·曹叡《赦遼東吏民公文》:“書傳所載也,江南海北有萬里之限,遼東君臣,無怵惕之患?!?/td>
西眉南臉西眉:西施;南臉:南威。比喻女子容貌美麗。唐·李咸用《巫山高》詩:“西眉南臉人中美,或者皆聞無所利?!?/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