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遍的成語

有關(guān)遍的成語

有關(guān)遍的成語共收錄20個(gè)
成語 解釋 出處
滿山遍野布滿山嶺田野。形容數(shù)量多或范圍廣。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第二章:“他坐鎮(zhèn)延安,用紅藍(lán)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餓殍遍野殍:人餓死后的尸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yàn)?zāi)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td>
漫山遍野漫:原為水滿外流的意思;引申為“布滿”;遍:動(dòng)詞;遍及;布滿。原指布滿了山坡山岡、田間曠野。形容數(shù)量很多、范圍很廣、聲勢很大。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td>
哀鴻遍野哀鴻: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hào)、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詩經(jīng) 小雅 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td>
遍地開花遍:普及;到處。比喻普遍推廣;全面地展開。魏煥宗《山區(qū)巧打麻雀戰(zhàn)》:“史家寨的民兵,掌握了敵人夜間出動(dòng)的規(guī)律,打了他個(gè)伏擊;軍城游擊小組配合部隊(duì)……總之,這兩三天是遍地開花。”
哀鴻遍地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黃侃《水龍吟 秋花》詞:“天涯吟望,哀鴻遍地,都成秋侶!”
遍體鱗傷遍:普遍;全面;鱗:魚鱗。全身受傷;傷痕 像魚鱗一樣密。形容傷勢很重。清 吳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體鱗傷,著實(shí)走不動(dòng)了?!?/td>
漫天遍地滿山遍野,形容眾多而密集。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8回:“我上高阜處觀望遼兵,其勢浩大,漫天遍地而來?!?/td>
千遍萬遍形容次數(shù)很多。霍達(dá)《穆斯林的葬禮》第11章:“不管人們?cè)诖酥霸?jīng)怎樣千遍萬遍地談?wù)搼?zhàn)爭,還是被戰(zhàn)爭惡魔的突然到來震驚了?!?/td>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見:顯現(xiàn)。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lǐng)會(huì)。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lǐng)會(huì)。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王肅傳》:“人有從學(xué)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dāng)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td>
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歐陽山《苦斗》:“他慣用的口頭禪是:‘有理走遍天下!’”
尸橫遍野尸:尸體;橫:雜亂;遍:到處。尸體布滿四野;形容死人極多。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直殺到天明,卻才收軍。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td>
桃李遍天下比喻學(xué)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明·焦竑《玉堂叢語·薦舉》:“愛樂賢士大夫,與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薦,以是桃李遍天下?!?/td>
漫天遍野滿山遍野,形容數(shù)量多、分布廣。冰心《頌“一團(tuán)火”》:“這星羅棋布、漫天遍野的一團(tuán)團(tuán)火光,會(huì)把我們新的萬里征途,照耀得多么光明,多么燦爛!”
餓莩遍野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走遍天涯天涯:天邊,指極邊遠(yuǎn)的地方。哪兒都走過了。形容到過的地方很多。元·鮮于必仁《折桂令·游玉隆宮》:“笑我塵蹤,走遍天涯?!?/td>
朝成暮遍早晨剛寫成,晚上就到處流傳。形容文章流傳迅速。《南史 劉孝綽傳》:“孝綽辭藻為后進(jìn)所宗,時(shí)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誦傳寫,流聞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題之?!?/td>
并容遍覆并:兼;覆:遮蓋掩蔽。廣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寬廣,庇護(hù)天下。宋·曾鞏《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繼統(tǒng)遵業(yè),以涵煦生養(yǎng),蕃育齊民;以并容遍覆,擾服異類。”
橫尸遍野殺得到處都是尸體。
彌山遍野彌:滿;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數(shù)量很多、范圍很廣、聲勢很大。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八卷:“忽然山谷之中,金鼓之聲四起,蠻兵彌山遍野而來?!?/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