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別財異居 | 指各蓄家產(chǎn),另立門戶。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td>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td> |
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qū)別。根據(jù)事物的特征分類。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志錄集》:“《夷堅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煩蕪芟之,分門別類,非全帙也?!?/td>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F(xiàn)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 宋 朱熹《與劉子澄書》:“方別尋得一頭緒,似差簡約端的,始終文字言語之處,真別有用心處。”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千差萬別 |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許多差別。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文遂導師》:“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td> |
天差地別 | 形容差別很大,相差甚遠。 | |
別無選擇 | 沒有別的選擇余地。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對那些企圖投敵的巴彥,只能采取無情斗爭的對策!” |
怨離惜別 | 怨:幽怨。形容離別之際的愁緒和依依惜別的心情。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兩下里怨離惜別,分外恩情,一言難盡?!?/td> |
別具一格 | 格:格式;風格。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形容別致、新穎;與眾不同的樣子、風度等。 | 清 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td> |
離鸞別鳳 | 比喻夫妻離散。 | 唐 李賀《湘妃》詩:“離鸞別鳳煙梧中,巫云蜀雨遙相通?!?/td> |
天壤之別 | 天和地;一在極上;另一在極下;比喻差別極大。壤:地。 | 晉 葛洪《抱樸子 內篇 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td> |
愛別離苦 | 佛家語,指親愛的人離別的痛苦。 | 《瑜伽師地論》第61卷:“何云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 |
離情別緒 | 分離前后惜別、相思的愁苦情緒。 | 宋 柳永《晝夜樂》:“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 |
別開生面 | 別:另外;開:開辟;開創(chuàng);生面:新的面目。原指畫像經(jīng)重新繪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開辟一種新局面或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風格式樣。 | 唐 杜甫《丹青引》:“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趙次公注:“凌煙畫像顏色已暗,而曹將軍重為之畫,故云開生面。” |
生離死別 | 活人之間的分離就像與死者永別一樣。形容很難再見面或永遠分別。 | 《陳書 徐陵傳》:“況吾生離死別,多歷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td> |
分別門戶 | 見“分門別戶”。 | 清·戴名世《<齊謳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詩,多能議論長短,分別門戶?!?/td> |
別出心裁 | 別: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于個人內心的設計、構思、籌劃。指另外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新主意、新辦法。也作“別出新裁”、“自出心裁”。 | 明 李贄《水滸全書發(fā)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于目外,或疊彩于回中?!?/td> |
不辭而別 | 辭:告辭;別:離別。沒有打招呼;就離開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辭而行”、“不告而別”。 | 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于是,大家想不辭而別?!?/td> |
別無出路 | 指除了某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外,沒有其他辦法。 | 李曉明《平原槍聲》:“王禿子覺得別無出路,這樣又能賺錢,就一口答應下來?!?/td> |
別樹一旗 | 比喻與眾不同,加成一家。 |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唐義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學杜者;今年內其詩集,都有是別樹一旗?!?/td> |
霸王別姬 |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 | 毛澤東《在中央擴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是有一出戲叫‘霸王別姬’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td> |
死別生離 | 永久的離別或難期再見的離別。 | 元·柯丹丘《荊釵記·見母》:“死別生離辭故里,經(jīng)歷盡萬種孤棲?!?/td> |
別別扭扭 | 說話、作文不通順,彼此意見不投合。亦指爭執(zhí)之事。 |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第五章:“但當他遇到另一對糟糕夫妻,別別扭扭過著憋氣日子的時候,他對這件事就心涼了。” |
別無長物 | 長物:多余的東西。再也沒有別的多余的東西。形容因貧困而空無所有或因節(jié)儉而東西極少。也作“身無長物”、“一無長物”。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瘜υ唬骸扇瞬幌す?,恭作人無長物?!?/td> |
別具匠心 | 別:獨特的;具:具有;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學藝術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也作“獨具匠心”、“匠心獨運”。 |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td> |
別具慧眼 | 慧:聰明;有才智。具有獨到眼光;高明的見解。 | 宋 葉寘《愛日齋叢鈔》:“(楊萬里)又有《送彭元忠》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td> |
依依惜別 | 依依:留戀且不忍分離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 宋 陸游《舟中對月》:“百壺載酒游凌云,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td> |
別具肺腸 | 比喻人動機不良,故意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張。 | 張難先《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維袁氏別具肺腸,不易為合理之解決。” |
別有天地非人間 | 別:另外;天地:風格或境界。另有一番新的境界,不是人間所有的。 | 唐·李白詩《答山中人》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
別出新裁 | 指獨創(chuàng)一格,與眾不同。 | 清 顧觀光《武陵山人雜著 雜說》:“敖繼公釋《儀禮》,屏棄古注,別出新裁,于經(jīng)文有難通處,不以為衍文,即以為脫簡?!?/td> |
別來無恙 | 別:離別;恙:病。指分別以來一直都很好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干曰:‘公瑾別來無恙!’” |
別出新意 | 獨創(chuàng)一格,與眾不同。 | 宋 司馬光《與王介甫書》:“大抵所利不能補其所傷,所得不能償其所亡,徒欲別出新意,以自為功名耳?!?/td> |
枝別條異 | 比喻頭緒紛亂。 | 漢張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見陛下思光先緒,以典籍為本,而史書枝別異,不同一貫。” |
臨別贈語 | 分別時贈送勉勵的話或忠告。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團組織的教導,教師的囑咐,媽媽的叮嚀,同學們的臨別贈語,又記取了多少?” |
別有心肝 | 指另有打算。 | 茅盾《子夜》:“盡管你那么說,我總以為做標金做公債的人們別有心肝。” |
別有心腸 | 別:另外。指另有打算和企圖。 | 魯迅《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td> |
云泥之別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逸民傳 矯慎》:“仲彥足下,勤處隱約,雖乘云行泥,棲宿不同?!?/td> |
別類分門 | 按一定標準分成門類。參見“分門別類”。 | 清 蔣士銓《臨川夢 隱奸》:“將江浙許多窮老名士,養(yǎng)在家中,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td> |
離鸞別鵠 | 見“離鸞別鳳”。 | 清·俞達《青樓夢》第五十八回:“如今是癡夢、好夢、富貴夢都已醒來,覺得依舊,與未夢時反添了許多惆悵,費了許多精神,徒替他們勤作護花鈴,而到底終成離鸞別鵠?!?/td> |
別有天地 | 天地:風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種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chuàng)作等引人入勝。 | 唐 李白詩《答山中人》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td> |
離鸞別鶴 | 見“離鸞別鳳”。 | 《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三·胡笳十八拍》:“唐劉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為《離鸞別鶴之操》?!?/td> |
別開一格 | 指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風格或形式。 | 陳春華《丙午萍醴起義記》:“是役事跡,馮自由同志之《開國前革命史》已將大略記錄,故本篇別開一格。將當日香港《中國日報》紀錄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資料,詳細排敘,不厭求詳?!?/td> |
別具只眼 | 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比喻有獨到的見解。 | 宋 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
別開蹊徑 | 另辟新路;獨創(chuàng)一格。 | 趙誠《中國古代韻書》第六章第一節(jié):“惟其如此,他才更能重視實際,不為傳統(tǒng)所因囿;同時也更富有革新精神,突破舊韻書的束縛,別開蹊徑,編制了一部有革命意義的《中原音韻》?!?/td> |
生死永別 | 指活人與死人永遠分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嗚呼公瑾,生死永別?!?/td> |
別具心腸 | 指另有打算和企圖。 |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舉行的“雙十二”紀念會上的講演》:“全國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戰(zhàn)。……唯獨蔣介石先生別具心腸,硬要在日寇進攻綏東之際,拒絕東北軍請纓抗日,強迫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繼續(xù)進行內戰(zhàn)。” |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里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群眾所接受,所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自作聰明,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那種貴族式的所謂‘政治家’?!?/td> |
別生枝節(jié) | 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煩。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 徐錫麟安慶起義清方檔案》:“現(xiàn)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揚,誠恐別生枝節(jié),當遵諭格外秘密?!?/td> |
生別死離 | 指親人之間難以相見的別離和死的永訣 | 明·邵璨《香囊記·尋兄》:“未亡人銜哀慘凄,念一家生別死離,衷情訴與誰!” |
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長:助長。指助長別人的聲勢,輕視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你兩個閉了鳥嘴!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目別匯分 | 指分門別類。 | 明 宋濂《麗水黃府君墓銘》:“習五經(jīng)約知其說,尤深于《易》,旁通諸家言,目別匯分,咸得其統(tǒng)緒。” |
離鄉(xiāng)別井 | 見“離鄉(xiāng)背井”。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離鄉(xiāng)別井,勞碌奔馳,不分蚤夜?!?/td> |
分別部居 | 分別:分辨,區(qū)分;部居:按部歸類。分類排列。 | 漢·史游《急就篇》卷一:“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td> |
離鄉(xiāng)別土 | 同“離鄉(xiāng)背井”。 | 唐·元稹《花栽》詩:“買得山花一兩栽,離鄉(xiāng)別土易摧頹?!?/td> |
別無二致 | 別:分出。指區(qū)分不出兩者的差別。 | 郭沫若《海濤集 徐家埠》:“江西境內的風物,太平淡無奇了。這兒和長江沿岸所見到的別無二致。” |
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里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 |
別鶴孤鸞 | 別:離別;鸞:鳳凰一類的鳥。離別的鶴,孤單的鸞。比喻遠離的夫妻。 | 晉 陶潛《擬古》詩之五:“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td> |
別有風味 | 別:另外;風味:指特色。另有一種特色。 | 清 王韜《瀛濡雜志》一 六七:“蕹菜一種亦來自異域,莖肥葉嫩,以肉縷拌食,別有分味?!?/td> |
別風淮雨 | 別:指“列”的誤寫;淮:指“淫”的誤寫。用訛字以求新異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小?,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